5月份的宝沃品牌日上,新上任的掌门人杨嵩在发布会上花了史无前例的3个多小时,来向大家介绍了宝沃——宝沃究竟是谁,宝沃将往何处去。
![]()
相比以往的遮遮掩掩,杨嵩这一次倒也痛快,用“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明确品牌定位,不管你认不认可,起码官方这一次的态度明确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也许一直在营销前线打拼的杨嵩很清楚,与其硬将宝沃拔高成为一个豪华品牌而招黑,倒不如在拥有了品牌、资金、人才、资源之后,踏踏实实地按德国品质打造更接地气的产品,在如火如荼的中国品牌竞争中分一杯羹。
![]()
在那场发布会上,宝沃带来了BX6和BXi7两款新车,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品牌的销量担当依然会是BX5和BX7两款更主流的SUV车型。
BX5和BX7两款产品有很强的德系影子——尤其是BX5的车身底盘的硬点都非常一致,在宝沃的试驾会上,我曾拍过BX5的后悬挂照片,与大众途观比对时会发现二者之间非常接近的结构。宝沃创立之初,就从一汽-大众挖来了大批工程师,这一点就能得到应验。最早试到BX7时,我对宝沃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那时我就已经发觉,它是2016年国内完成度很高的车型之一了。
![]()
BX7和BX5的调教比较接欧化,转向齿比的设定比起其他中国品牌略紧,悬挂、避震的设定也朝着硬朗的方向走,两款车开出来的感觉比较一致,接近于途观的风格,而与CR-V、逍客等车子的风格截然不同。
值得一看的是,这一次BX5和BX7的动力系统做了一次适应性调整。宝沃的两台发动机都“有来头”,结构上和大众的两台发动机非常类似,在解决了几个小bug之后,再由德尔福的电子系统替代了博世,重新标定了这两台发动机。
![]()
宝沃此前就与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的德国FEV 共建动力总成产品技术研究院,现在已经在按照自身的需求来为发动机进行开发调校与标定,如果一直给宝沃扣着抄袭的帽子也未免有失公允。在调校上,宝沃的胆子比大众更大,2.0T和1.4T的发动机分别给出了224匹和150匹的最大功率。
![]()
因为爱信的大量铺货,和途观相同的爱信6AT自动变速箱成为宝沃的搭配,这个变速箱的匹配是目前国内品牌里做得好的之一。2.0T发动机扭矩充沛,而且在1500rpm就开始释放峰值扭矩,这让变速箱的标定工作简单了许多,也较为细腻。在极限状态下,这一变速箱能承受6-3挡的直接跳挡,随后还能继续完成3-2的减挡动作,这一调教方式是很多自动变速箱难以完成的。
![]()
在驾驶1.4T版本后,我曾对这一变速箱的匹配提出过自己观点,基础标定没有问题,即便是针对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会出现的低扭矩问题,这一变速箱也通过积极地跳挡动作解决了。我特别关注过Tip in这个细节,也就是小角度的油门驾驶时动力系统的顺畅程度,这台变速箱的表现也是比较不错的,这是很多自主品牌车型没做好的细节。
所以我认为宝沃两款车型的整体完善程度是挺高的,尤其是BX5。中国消费者对于这种偏德系的调校风格普遍是比较买账的。既然如此,宝沃何不投其所好?
![]()
还是在那场发布会上,杨嵩提出了一个最速曲线理论:“以最少的投入收购国际品牌,以最大的资本投入到团队组建和研发制造,打造最具安全感的产品,以品牌最速和技术最速的双引擎发力,打造一条让中国力量问鼎国际舞台的‘最速曲线’”。这就是所谓的宝沃模式,这种模式的利弊我不敢妄议,但让我更感兴趣的是杨嵩提出的另一句话:“宝沃是一个工程师品牌。”
![]()
诚然,最早创立宝沃品牌的卡尔·宝沃无疑称得上是天才工程师。但在当今这个时代中,个人的技术天才已经无法满足产品开发的需求,宝沃汽车已经分别在中、美、德三国建立研发中心,吸纳全球人才加入宝沃团队,其中中国研发中心承担全球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的职能;德国研发中心负责未来电动汽车设计;北美研发中心专攻智能交互、人机交互领域的技术研发与运用。工程师在整个宝沃员工中占比40%,吸引了来自全球12个国家、16个汽车品牌、2000多名顶级工程师人才——对于这样一个重新起步的品牌来说,技术的重新开发与不断积淀无疑是重中之重。
![]()
人才的“软实力”,加上在智能化工厂/研发中心高额投入打造的“硬实力”,构成了宝沃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让人对宝沃未来的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
说比肩德系领跑的几家固然太早,但实际上,BX5/BX7已经有实力去和斯柯达、雪佛兰这些合资品牌的对应产品去掰一掰手腕了,不管是在机械层面完善程度,还是配置的丰富程度上,宝沃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
当然,路要一步步走,要在短时间内让宝沃实现强势复兴,能人如杨嵩也无法一蹴而就,品牌影响力需要口碑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认清自身的定位,设定切实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打造在技术和市场层面都得到认可的产品,这是宝沃复兴的必经之路。
轮到你说:
这几年来,你觉得宝沃进步最大的地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