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主车型集体升级的二梯队代表产品,荣威RX5 MAX的关注度向来很高。当然,它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其引领了主流SUV产品升级的走向,进而让原本指导价8万起步的自主产品存在进一步向上拓展市场的可能。
诚然,除了拓展市场外,自主产品当务之急是通过产品表达出一定技术溢价,而原本被合资产品极度压缩的指导价范畴显然负担不起“技术”投入所带来的成本。这似乎成为一种痛点,被民族车企放大为战略机遇。
值得肯定的是,自主品牌的嗅觉犀利而敏锐,以荣威RX5为例,原本指导价9.88-14.88万,升级后的MAX版本指导价11.88-18.98万,高低相融之后,不同价格带来的不同定位涵盖了主流SUV市场的全领域。与其几乎同期的长安CS75 PLUS、博越PRO、宋PRO等升级逻辑亦是如此。
除了媒体给予高度评价之外,市场给与的反馈要更直接。比亚迪在去年7月推出宋PRO后,产品力得到极大升级,销量从升级前半年月均两三千辆,一跃至1.5万台左右,现如今原款宋基本不卖了,因为宋PRO足以在主流SUV市场挑起大梁。另有一点,宋PRO是升级产品中价格比较厚道的,升级前6.99-8.99万,升级后8.99-11.99万,相对下沉的定价更能获得市场青睐。
CS75推出PLUS版后,整个产品系销售增量明显,于去年12月达到过2.8万台,其中PLUS版助力颇多,可每月提供平均1.5万台以上的销量,对SUV产品矩阵起到了提振作用。
此时反观RX5 MAX销量,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首先,荣威RX5在升级前独挑大梁,月均销量曾拔高至2.8万台,与哈弗H6怒目圆睁的对视,可见这种神仙成绩是何等优秀。但随着车市滑坡,RX5这种低门槛产品往往会因经济环境变化而大受影响,2019年几乎维持在万台上下。
随着RX5 MAX上市,荣威也第一时间对同族系产品做出细分化销量统计,显得诚意满满。但是,以RX5 MAX的产品力而言,其月均9000左右的销量显然撑不起门面,这与RX5族系所在的市场、厂家给予的期许并不吻合。
毕竟RX5和MAX占据荣威品牌销量近60%,而另外一大块Ei5更看重政策和运营市场。所以,对于荣威而言,SUV领域不容有失,否则品牌层面将完全失去市场话语权,这同很多自主品牌一样,是瘸腿走路的结症。
不过,对于上汽而言,RX5销量稳中走低也是有苦说不出。RX5的黄金年代被车市寒冬所终结,而本该大放异彩的2020却迎来了新冠疫情,在此种背景下,MAX车型本就如履薄冰,再加上竞品加速投放,RX5 MAX的声量愈发微弱。
除此之外,随着竞品不断出现,RX5 MAX的品价比弱势正逐步显现。以往日销量数据做依据,荣威RX5 MAX的主销车型为1.5T。
但是由于成本投入的关系,使得11.88万-15.88万的指导价下无法让高端配置雨露均沾。低配车有价格没配置,顶配车没价格有配置,这让消费者在选车时陷入两难,即便选择中配,其配价比也不高。
举例说明,1.5T版本最高端的配置当属L2级别驾驶辅助,可实现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但是放眼当下,10.98万的宋PRO、13.19万的CS75 PLUS在价格更低的同时,也带有ACC全速域巡航。
即便拿出博越PRO对比,在后者低1万的前提下还带有适时四驱系统,多媒体配置、科技化配置、人机交互功能方面丝毫不差,动力单元多出更注重燃油经济性的48V轻混,这让RX5 MAX 1.5T顶配变得一无是处。
值得注意的是,RX5 MAX的潜在对手并不止这些,近日上市的启辰星堪称多年磨一剑,其高端化的用料、更注重驾乘人员整体舒适感的内部配置着实厚道。比方说电动记忆式后备厢、主动降噪、HUD抬头显示以及丰富到炸的副驾驶座椅功能。
林林总总加持下,启辰星顶配价格仅为14.96万元。当12扬声器、后排液晶屏等配置如数陈列,启辰星似乎有一种愿景——将带字母的升级车型一并通吃的决心。
是的,上述简单对比下不难发现RX5 MAX的原罪是定价过高,导致性价比、配价比、品价比三低,长此以往其SUV市场份额即将不保。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上汽在这种情形下,只能升级RX5作为反击。
日前,上汽荣威官方发布了荣威RX5 PLUS的外观预告图,据了解该车为现款荣威RX5的中期改款车型,级别上同样定位于紧凑型SUV,采用了全面革新的命名方式以及设计语言,整体呈现出依托于科技化潮流风格的年轻化气息,最早有望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6月或可正式对外推出。
新车将运用荣威Vision-iMConcept概念车上的“数字律动”设计语言,也有望采用荣威方面包括“智能座舱”、“互联网汽车智行系统3.0”等在内的各类最新配置设计。
可以看出荣威执意要继续深入SUV攻势,一方面通过RX5 PLUS升级现款产品力,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化的内外饰迎合下一个自主时代的到来,毕竟吉利icon和长安UNIT已经走在了前面。
写在最后
新车的出现让荣威又开始PLUS化,这种依靠升级互锤的车市现状仍然势头不减。但无论怎么加字母,在消费者眼中都是噱头而已,是否能通过低价高配带来获得感才是重中之重,仅是优化内外装而没有实质性改动,RX5即便把PLUS、PRO、MAX全用一遍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