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刀斩乱麻,就如同医学中治疗癌症时的放射疗法,虽然可以杀灭癌细胞,但也会损害身体健康的细胞,如今北京城市车辆繁多,道路拥堵,可谓一大“癌细胞”,同理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放射疗法”,也会有副作用。
今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加强对外地牌照车的进京管理。根据《通告》要求,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
在进京证办理次数上,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办理的进京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7天,也就是说,每辆外地牌照车辆每年最多可在北京行驶84天。值得注意的是,《通告》要求,在“进京证”有效期届满前,车辆应驶出上述限行范围,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在上述范围内支路等级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根据停放天数相应扣减当年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天数。
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进入上述范围道路行驶的,认定为“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罚。未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在上述范围(六环内)周边道路设置禁令标志,并通过增设、整合道路及城市公共空间视频监控资源,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
![]()
截至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7万人,算上六环以外的外地机动车辆,机动车总量接近700万辆,其中京牌车辆总数为596.8万辆,非京牌车辆约有100万辆。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7年—2020年)》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从目前现状来看,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严重超标,如果能够将这100万辆外地车剔除,保持本地车辆每年10万以内的增长,则刚好能够达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政府会出台限制外地车的政策了。但在一品君看来,这样的做法正如开头所说,快刀斩乱麻,总会有副作用的。
在北京这座充满人情味的大都市里,还有很多人是需要一辆车去接送一家老小的,被本地牌照限制购车,只能通过外地牌照暂时过渡一下,如果连这点权力都被剥夺,那还是有些残忍。另外在两千多万的常住人口中,有车一族只占三分之一,在尾号限行以及早晚高峰期外地车辆禁止驶入五环以内的限制下,高峰期时行驶在路上的车辆预计最多不会超过500万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在高峰期出门,也不是所有有车一族都会选择开车出行。
![]()
而且从高峰期道路拥堵的实际表现来看,拥堵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大多数车辆总是集中在部分区域,这也是各类导航APP在设计出行路线时,新增避开拥堵方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在高峰期人人都能够合理驾驶,不发生交通事故,即便车辆繁多,整体出行体验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以北京目前的城市交通建设现状,勉强还可以承受当前的出行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北京城市交通拥堵,车辆太多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想要缓解拥堵问题,还有更好的方式,首先当前的北京城市交通建设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如果能够将一些狭窄的路口扩建,增加一些支路,则可以将高峰期拥堵在部分区域的车辆疏通开来,从而让广大市民在出行时,能够有更多的路线选择,拥堵问题自然可以得到解决。
![]()
其次,造成拥堵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在于人为,一些车主的不良驾驶习惯,在高峰期上路时,经常会造成事故,有时在发生事故之后,还占着行驶主道路不挪开车辆,导致后续车辆难以前进。因此与其限制外地车辆进京,倒不如限制这些具有不良驾驶习惯的车主上路,将这些车主的信息与电子眼同步,高峰期禁止出行或者多长时间不允许驾驶车辆,人人都能文明驾驶,道路也会更加宽敞。
而这些方法只是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案之一,想要让道路通畅,还有更多的方法,但不论怎么说,将外地车一棍子打死这样的做法还是有些操之过急,起码现在来说是这样。与其限制外地车辆进京,倒不如把道路交个那些遵守交通规则,谨慎文明驾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