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两者比起来,探险者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知名度其实要小很多,但事实上,探险者身上的荣耀丝毫不亚于野马和F系皮卡。1990年至今,探险者经历了6代车型,累计销量超过800万辆,是北美最畅销的中大型SUV。如果你钟爱好莱坞大片,应该在不少电影中见到过它的身影,警车也好,主角座驾也罢,探险者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
如今,新一代探险者即将国产上市,作为一个后来者,探险者在国内市场并没有足够的市场基础,那么,它是否能够在中国市场复制其在北美的辉煌?
回归纵置后驱,探险者很“福特”
和上一代车型相比,新一代探险者最大的改变是从横置前驱平台回归了纵置后驱平台。放眼整个细分市场,探险者是唯一一款采用了纵置后驱布局的车型。
相比前驱,后驱的主要优势在于前后配重更容易实现平衡,也更便于四驱系统的布置。所以,基于纵置后驱平台打造的四驱车型往往有着更好的操控和更强的四驱系统。不出意外,探险者的操控性和越野能力应该会在同级中一骑绝尘。
事实上,从目前已经曝光的信息来看,探险者也的确如此。前后轴的配重达到了50:50的完美比例。四驱系统暂且未知,但全时四驱应该是没跑了,再加上2.3T+10AT的动力总成,探险者已经在理论上塑造了一个相当令人期待的形象。
![]()
除此之外,纵置后驱还带来了一个优势——整车比例的改变。虽然上一代车型尽量在朝后驱车的姿态去设计,但毕竟不是后驱,由于机械结构的限制,上一代探险者的形象只是霸气,不够动感。而新一代探险者A柱和引擎盖交接的位置明显后移,呈现出了标准的短前悬+长后悬的后驱姿态,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喷涌而出的力量感。
![]()
而且,“福特中国2.0”战略之后,福特对于本土化已经愈发重视,此前锐际就针对国内市场做出了不少改变,探险者同样如此。根据工信部的申报信息,国产探险者将会提供8款中网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四款是小面积的格栅,四款是大面积的格栅,同时内部的填充材料及样式各有不同,消费者的选择很丰富。
![]()
需要注意的是,探险者并没有因为性能就舍弃了实用性。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探险者虽然回归了纵置后驱平台,但依旧保留了承载式车身结构,驾乘舒适性和内部空间没有受到影响,家用仍然是一把好手。
内饰的改变也能佐证这一点,在新一代探险者之前,还没有哪辆福特可以做到如此豪华,用料和设计都有了长足的提升。并且,探险者还配备了福特Co-Pilot360驾驶辅助系统,包含了主动刹车、行人监测、前方碰撞预警、盲区监测、车道保持等一系列驾驶辅助配置。这些,都保证了新一代探险者的家用能力。
![]()
同质化的市场,差异化的探险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主流的合资中大型SUV只有两款,大众途昂和别克昂科旗,而国产探险者上市之后的主要竞品也会锁定在它们身上。
从产品层面来看,如果拿探险者和途昂、昂科旗相比,前者的优势很明显,后驱平台带来的出色性能是后两者根本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基因,差距太过悬殊。但现实肯定不会如此顺利,消费者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以产品力作为衡量标准。并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大相径庭,性能不一定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子,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下,品牌对于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在这一点上,福特的市场号召力其实是不如大众和别克的。
![]()
不过,多年来进口销售的形式赋予了探险者更高的产品高度,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探险者的形象要比途昂等车型更高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强化其市场竞争力。所以,探险者未来成功的几率并不小,差异化的产品力和高端的产品形象在中大型SUV市场中有着惊人的杀伤力。
唯一的问题是价格,由于纵置后驱的结构更为复杂,成本也会更高,探险者最终的售价能否和途昂、昂科旗持平需要打一个问号。但考虑到福特最近的产品,比如锐际和林肯冒险家,在价格上都拿出了不小的诚意,所以,探险者的价格说不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
曾经那个崇尚性能的福特正在逐渐回归,锐际上市之初就以全系四驱的形象示人,并且2.0T+8AT的动力组合可以让其在零百加速中跑进7秒,称得上是傲视群雄。而在全新一代探险者之上,福特同样延续了性能取向的产品思路,赋予了它同级唯一的纵置后驱平台。可以预见的是,在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的当下,差异化的探险者将会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