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磊又回来了,一同重回视野的还有他的华人运通。看得出来,这次他要亲自操盘,投身到新汽车的浪潮中。和其他干汽车的人不同,丁磊过去既干过传统汽车,也做过新汽车,当过车企高管,也做过政府领导,这多少让丁磊在干汽车上多了一份淡定。不过在很多人看来,眼下造车新企业“该做的做了、该说的说了”,丁磊现在还能讲些什么?华人运通和丁磊还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88年复旦大学固体物理硕士高材生;上海大众早期高管人才;桑塔纳国产化参与者;上海通用和泛亚中心创建者之一;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上汽收购MG和罗孚打造上汽自主品牌的主导成员之一……甚至可以说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有关汽车大事,或多或少都有着他的身影,在外界看来,丁磊身上从不缺少光环。这样光鲜的履历说明,和其他新造车企业相比,丁磊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
华人运通技术公司注册成立,丁磊在成立仪式上发言
不过,仅有专业,丁磊还不能完全说服别人。毫无疑问,华人运通能否成功一定与丁磊有关。据了解,在华人运通筹划初期,丁磊一开始是不愿走到前台的,希望在幕后帮助一些年轻人去发展。这符合他的性格,他清楚,一旦出来,就要对得起所有相信他的人。但无论如何最终丁磊还是走到了前台,相信这与他的专业和能力有直接关系,大家希望他来主导这家企业的发展。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与其说资本看中了他的专业能力,还不如说是看中了他这个人。
事实上,外界最担心新造车企业的资本与人才,这些反而在华人运通身上似乎不是问题。我注意到,丁磊到现在从没有向资本喊话,但据我了解,华人运通不缺钱,这证明资本对丁磊绝对信任,愿意按照他的节奏去运作这家企业,这其中必然有丁磊个人的人格魅力,这一点是很多新车企没有做到的。
![]()
华人运通技术公司上海运营中心迁入新址,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左一)和总裁墨斐(右一)为新址揭牌
丁磊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说话声音不大,与人交流有时甚至还有些恭谦。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亲和力。组建华人运通,能够短时间内召集到墨斐、陈威旭、CTO Mark、“千人计划”宋京、“整车专家”陈俊等这么多汽车大腕,一定是与他的这种亲和力有关。
如果还要说丁磊的另一个特点,他非常善于思考,擅长将所要做出的选择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衡量。有人说丁磊是个天生有使命感的人,可能就源自于这个性格。
记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丁磊表现出了惊人的从容。恰逢上海通用在广州发布新产品。作为总经理的他,将秘书已经写好的发言稿放在一边,同时找来了有关美国金融危机的资料,经过仔细分析后他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对上海通用的影响不大,相反可以将“危机”转化为“机会”。那天发布会,丁磊的发言引起了不小反响。事后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
另一个例子是,丁磊从一名复旦大学核物理系高材生转行进入汽车的原因。作为当时复旦大学物理系硕士优秀毕业生的丁磊,曾被校长和导师推荐到美国深造。对当时的中国学生来说吸引力比任何机会都强百倍。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的职业选择,让他决定留在国内,也让他选择进入到汽车行业。
![]()
丁磊与第一辆别克新世纪下线
当时的复旦大学半导体物理系有大量实验设备,需要海外工程师安装调试。这段时间丁磊负责接送两位海外工程师往返于机场。一次在前往虹桥机场的路上,负责接送的上海牌轿车半路熄火。两位外国工程师交流起这件事,一个说“那个车感觉这就像一个笑话(joke)” ,另外一个工程师说“这可以原谅,因为中国没有工程师”。这给了丁磊很大的刺激,让他彻底决定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最终加入到当时筹备桑塔纳国产化的上海大众,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也就是说,从干汽车第一天起,丁磊就和其他进入汽车行业的人动机不一样。
在我看来,干汽车一定要有丁磊身上这种使命感。有了使命感,就有了执着,有了面对困难的坚持,才知道做企业从哪突破,才能站在中国汽车发展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新的方向,不重复过去,打造他眼中的世界级企业和创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产品。这样的视野和这样的高度正是当前不少新造车企业所缺乏的。
近些年,中国新冒出的车企谈使命感的人不多,大家交流更多的是融了多少钱,要挣多少钱。身上钱的味道重了些,那么他的使命感也就淡了一些。很多企业走一步看一步,遇到困难就停下,总想着用钱解决一切问题。
企业领导者有专业能力,有亲和力,有使命感,有担当,这些是取得各方信任的基础,剩下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现在很多新势力车企,不论拥有多少本钱,似乎总让人捏把汗,这背后就是因为领导者的思想总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相比之下,丁磊给人感受更多的是放心,这种放心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