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飞机,打开手机APP,预约一辆车,在半个小时之内走到机场旁的停车场,打开车门开车回家;30km左右的路程,用上了堪比瑞幸的优惠券,最终只花了不到9元钱。如果共享汽车也有“粉丝”一说,那经常出差的我一定可以算是“脑残粉”级别,而由于地域原因,我最常接触的共享汽车品牌,正是这段时间因为不退押金被骂出“翔”的盼达用车。
![]()
最近几年,稍有实力的车企纷纷入局出行市场,一方面可通过关联交易,消化汽车库存、增加销量、拿到国补、地补,另一方面,可以在出行的风口占一个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5年5月盼达用车正式成立,站在它背后的男人,正是每个重庆人都熟悉的“汽车大佬”——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于是盼达用车成立之后,即与力帆乘用车签署新能源汽车采购协议,2015年-2018年,双方及指定公司签订22份购销合同,累计采购车辆近万台,主要车型为定制版的力帆330EV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在150-200公里之间。
![]()
如果你让我评价一下力帆330EV这辆车,确实有点无话可说……不到几千公里就被“小白”们弄得片体鳞伤,内饰也是脏乱差的代表,这些外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对它没什么好感。至于沉重且况量过大的方向盘、60km时速就巨大无比的风噪,绵软的刹车,总之让我买一辆我是一定会拒绝的,但作为分时租赁的车型来说,它较大的内部空间,相对灵巧的车身,开起来也没必要有太多抱怨。
不过对于盼达用车,力帆330EV却让他们苦不堪言,于是“儿子告老子”的好戏上演,盼达用车一纸诉讼将力帆汽车告上了法庭。
![]()
近日力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近期收到重庆仲裁委员会送达的《重庆仲裁委员会参加仲裁通知书》、《仲裁申请书》等法律文书。因力帆乘用车与重庆盼达汽车有限公司出现买卖合同纠纷,盼达汽车向重庆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根据公告显示,盼达汽车向重庆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力帆乘用车赔偿7.98亿元,包括资产损失、营收损失、交强险损失、人租赁停车场的租金损失等5项仲裁金额。目前重庆仲裁委员会受理了该项仲裁申请。
![]()
就像上文提到过的,盼达用车从力帆那里买来了近万台汽车,但完成多批次交付后,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就出现了电池严重衰减、设计缺陷等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部分车辆出现故障需长期维修、甚至无法运营问题,给盼达汽车造成了严重损失。
也不知道是不是盼达汽车“未雨绸缪”,2018年9月26日,他们与力帆汽车曾经再次签订了《关于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补充协议》,约定交付车辆出现质量问题需维修造成停运的,每停运一天,力帆乘用车应按110元/车赔偿盼达汽车营收损失,同时该补充协议还制定了包含停运车辆的交强险损失、拖车损失、停车损失等。
于是这总计7.98亿元的赔偿金额,“摊”在了力帆汽车头上。
在看到这条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充满了怀疑,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业内还从未出现过同一控制人旗下车企和出行公司公开撕破脸的先例。这是演的一出卖惨戏,还是真的窝里斗?
通过对一些线索的梳理,答案似乎比较明朗。
在盼达用车成立的第一年,也就是2015年,盼达用车对力帆股份的关联交易5.02亿元,占力帆高速电动车收入的60.55%。而在2015年之后,盼达用车对力帆股份的关联采购逐年降低,直至2019年上半年,交易数据变成了500万元出头;盼达和力帆的“疏远”,从交易量就可见一斑。
![]()
此外,盼达用车汽车曾有独立上市的计划。力帆股份在2017年年报中曾提到,盼达用车除私募股权融资外,还将进行融资租赁、ABS以及其他债权融资,并着手上市股权架构的搭建和上市计划的推进。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份计划被搁置,但如今不惜与力帆反目,是否是为了尽快独立,撇清关系筹集资金重启上市?
听上去似乎有些“冷血”,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根据某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9年1月共享汽车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GoFun出行、EVCARD、盼达用车位列共享汽车APP行业渗透率前三,盼达用车再怎么不济,在共享汽车领域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在。
接下来的事情会怎么发展?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盼达胜诉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力帆的造车功力有几分几两,大家心里都清楚。舍弃乘用车市场转头做老本行,回归摩托车业务,也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于力帆汽车接下来发展计划的猜测。
一波操作猛如虎,最终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力帆这一局还真是两手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