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喜欢回顾历史以及老车,还有关于汽车的一些设计以及功能。有些功能当年很受欢迎,也很流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消失了。由于中国普及汽车时间比西方晚了很多年,一些有意思的配置我们很多人还没见过就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比如说翻灯、比如说自动安全带等等,今天回顾另一个当年流行的设计。
![]()
现在的汽车附加功能很多,比如多媒体系统、定速巡航、行车电脑和蓝牙电话等等。为了方便驾驶者使用这些功能,汽车设计师把这些功能的控制键都集成在了多功能方向盘上。三十多年前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设计师也这么想过和做过,但是,当年的电子技术可比不了今天。
![]()
![]()
上世纪80年代的多功能方向盘,功能控制系统的体积很大,好在当年安全气囊还没有流行。在安全气囊流行后,多功能按键就得靠边站了(实际上也是操作更顺手)。
![]()
美国和日本汽车设计师想到了集成的模块设计,把一组功能集成在仪表板的边框上。这样,既方便了驾驶者实用,有些还很有科技感。上图是1979年五十铃的 Asso Di Fiori概念车,雨刮器控制和空调控制设计成了一个外观结构很紧凑的控制模块。
![]()
这是辆什么车?仪表边框上集成了常用的音响按键。
![]()
随后一些量产车开始采用这种设计,日系相对多些,上图这辆1989年的日产300ZX的控制模块集成了自动空调、定速巡航以及雨刮控制功能,自动空调的液晶屏很有感觉。
![]()
80年代中期丰田基先达仪表框右侧的一个小控制面板,集成了音响以及空调的常用功能键。在开车过程中,需要开空调或听音响时,驾驶者只需抬一下手就可以操作,可以不用分神。
![]()
![]()
第一代本田里程的仪表框两侧,天窗开关以及常用的两个音响控功能。
![]()
还有这种设计,1984年的三菱Galant Sigma 2000 VR Hardtop (E15A),仪表板下方的第二控制面板,算是错落有序。但是,这种设计也有它的不足,不同的驾驶者身材不同,对于方向盘的位置要求也不同,80年代时很多轿车的方向盘是角度固定不可调的(比如老捷达和老桑塔纳),但是,现在的轿车普遍是四向可调方向盘(角度和拉伸)。这样的设计无疑是限制了方向盘调节的范围,对于一些驾驶者来说也就是影响了驾驶的感受。
![]()
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功能方向盘开始普及,这种设计也就消失了…… 最后我再简单说两句其它的感受吧,1996年2月考下的驾照到现在二十多年了,之前的车和今天有什么区别?以前的车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换一个品牌的车开时同一个功能相互间的设计往往是不一样,第一次开时都要熟悉熟悉。现在呢?这种差异化的设计已经越来越少了(法系车除外),而最大的不同是方向盘上的LOGO。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1987年 法拉利跑车的生产车间
这款丰田皇冠中国只进口过二手车
电控换挡变速箱的鼻祖
为什么上世纪70年代一些美国市售轿车的保险杠很夸张
1996年时 Subaru品牌的中文名并不是“斯巴鲁”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鼻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