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顶着疫情,在各地做终端和产业链供给一线调研,深深感受到,城镇老百姓真穷,自己也真穷。政策是动静大,雨点小。只定向利好北上广深等少部分指标用户,经济下滑的时机,不建议其它城市和农村用户跟风买车,如果不是刚需,尽量不要买车,二三季度的经济情况会很难看,对普通老百姓,当前第一要务实生存,工薪阶层要做的是调整财产结构,手握现金;控制不必要的大宗开支,去杠杆;增强业务能力,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汽车是内需拉动,汽车行业从业者很不好过,但请相信,你绝对比大多数人过得好。
这两年车市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经济和社会问题,蛋糕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内需动力不足,不管政策这只大手再勤奋,也难以挽救汽车市场当前的危局。这一次政策的方向和目的都很明确,一是救市,拉动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资金流动性,让人们袋中有钱。二是扶商,扶持二手车和产业链小企业不倒,保证从业者收入稳定。
1 蛋糕不均导致的贫富差距,是这两年中国车市下滑的根本原因分蛋糕问题从08年以后开始出现,12年以后迹象明显,蛋糕的大头都控制在少部分人手里,招行每两年发布一次财富报告,2018年,国内大概有250万人,控制了六成以上的财富。中间的30%由中产(城市工薪阶层)控制。(不多写,可查财富报告)。对拉动车市需求影响最大的正是城市中产工薪阶层和城镇农村用户。中产的财富目前都在房市和股市,城镇农村用户财富更少。
国内的有车的家庭的总人数约为6亿左右。此外还有8亿人的家庭没车,这8亿人中,除了少部分家庭,绝大多数是城镇农村家庭,年均收入5万元左右,除掉日常开支,根本买不起车。
![]()
这些人对车有没有刚需,有,就是买不起,市场表现为上通五的车,卖不动,宝骏560 730 吉利远景不再是神车,小镇青年最爱的宝骏510、瑞风S3也销声匿迹了,农村能有现金流,能买得起车的家庭,基本都有车了。剩下的基本是没有现金流,买不起的,一个打工者一年赚四五万,拿什么买车呢,拉动自主品牌以及中国车市过去五年增长的生力军彻底熄灭了,千人保有量一定是和居民财富中位数挂钩的,不考虑财富中位数预测4200万年销量,都是瞎扯。
目前的市场拉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顶层用户换购,二是城市中产家庭换购,三是年轻群体首购。2020年,前两个群体的拉动力很有限,顶层用户换购量很低。现阶段最难过的就是城市工薪家庭,举例来说,一个工薪家庭平均收入20-30万,拿掉养孩子和房贷,一旦降薪和失业,必然收紧支出,换车会放到次要位置,这样的家庭总人口占国内总人口4亿-6亿。
2 供应链断裂和内需羸弱,汽车产业链从业者会倍加艰难供给端方面,海外的疫情导致北美和欧洲工厂停工断供,国际几个大港口已经陆续封锁,国外的整车和零部件基本断供。上半年进口车型基本全部歇菜,雷克萨斯、宝马X5等欧美制造的车型到五六月份基本断供。受IGBT、碳化硅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影响,国产的高端电动车型基本也会歇菜。在国内有供应体系的企业,会有机会,比如北奔,华晨宝马等等
![]()
从内需看,国内汽车的内需拉动继续疲软,现阶段的市场,政策是拉不动的。人们差的不是这三万两万,而是十万八万。购买高端车型的人多数是,中小企业老板或高管,目前中小企业崩溃,老板们不敢借贷,更没心思买车了,天津港的平行进口车商基本处于歇菜状态。经济型车的情况也不好,主要是经销商难过,以北方某二线城市为例,本地的中小经销商目前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有的资金链已经断了,不敢公布而已。北大方正都破产了,更何况这些一直羸弱的小经销商了。二手车商的处境可能比大经销商好一点点。这些带来的是从业人员收入的大幅降低,目前很多汽车产业链的从业人员都待业状态。汽车主机厂虽然30-50%降薪,但整体算是不错的了,多少经销商从业人员目前处于待业状态或者只发基本工资,基层的从业者,随时做好断粮准备。
3 延缓购置税的补贴政策只能对北上广深等限购城市的用户有利好熟悉汽车产业政策的朋友都了解,过去的汽车消费的政策拉动是普适性的,这次新能源汽车政策表面看是普适性,但实际操作起来是定向的,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城市。低线城市和农村用户,多数考虑燃油车,但是燃油车又没有政策,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拉动效果要好很多。
![]()
对北上广深的城市用户,有必要好好抓住机会,选购车型。对新能源行业整体市场很难有拉动作用,限购城市增发的指标,最多能拉动二三十万台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