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每逢假期,各大人群被会被分为三个帮派
旅游派在外看人山人海
修仙派在家怒刷各类app
然而...还有一群身不由己的群体
就是挣扎于高速野路派
只能一声叹息并深深表示无可奈何
堵车堵车,好像陷入了无限循环中.......
![]()
精选君还清清楚楚的记得今年五一那天在高速上塞车的场景,甚至还在上面过夜,朋友圈更是惨不忍睹!或许有些堵车是由于车祸等偶然因素,然而更多的却是堵在收费口之前,从而引起后方的拥堵。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里大家肯定想到了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车收费系统)无需取卡,由收费系统识别车牌后自行扣费,这个解决方案确实可以让车辆快速通过收费站,然而却有其问题。
首先便是巨额的费用,除了车辆上安装车载组件外,还要在收费站内架设路测单元。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大问题,还有个问题是系统在识别车牌时会“瞎”,计算里程也可能“算错数”,从而导致费用奇奇怪怪,别人不嚷嚷才怪呢。
好在支付宝和微信等网络支付方式崛起,极大提高了人工收费的效率,但这种致命缺陷还是得想办法解决啊。
![]()
这时候就有家公司提供了解决方案——“高速云付”,甚至还推出了“无感支付”的概念。这家公司就是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斑马网络。
嗯,就是那个推斑马智行系统的上汽和阿里巴巴合资公司。
“高速云付“是斑马网络在 2018 年年初推出的专门针对“互联网汽车”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包含“停车无感支付”和“不停车无感支付”两种方式。
所谓“停车无感支付”,主要解决的是 ETC 通道相关系统识别车牌的准确率不够高,里程计算不够精确的问题。斑马的解决方案通过云身份识别的方式校验人车信息,提高识别准确率;同时,结合云端的能力,实时判定车辆位置,精准计算通行里程,保证计费准确。
而“不停车无感支付”呢,就是在人工收费通道或者ETC 通道,车辆都可以秒速(官方给出的数据是 3 秒)通过。而且,有了这种技术,还能极大省下相关的硬件成本。
目前该技术率先在山东高速落地。(为什么选山东?因为人家更开放!)
目前,山东高速 113 个收费站的 464 条车道已完成停车“无感支付”服务的车道升级。
其技术原理在于,搭载了基于 AliOS 的斑马智行系统的车辆,其车主授权开通了斑马的“高速云付”服务之后,当车辆驶入地理围栏,则启动智慧高速场景云服务,在满足 GPS 定位在收费站入口区域的前提条件下,车辆通过 4G 发送车辆场景云信息到高速方的服务器,根据出入口及路径信息进行收费。
![]()
此外,车主还不用学习怎么操作。
只要车上有斑马智行系统就行,通过手机授权该功能后,车辆行驶至收费站便会主动触发“场景云”,后续一系列的操作都会在后台“无感”进行,真正体验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想想如果技术落地,斑马智行系统不就统治了中国所有高速公路?(也就等于上汽和阿里巴巴....)
当然,这一技术想要大规模在高速系统普及,主要还要跨过两大门槛:其一是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车辆还不具备足够的量级;其二是这一服务的实现需要和收费站及高速公路当局进行配合,规模化实际上并不简单,毕竟还要政策和各地政府的协调。
但不用怀疑的是,类似于“高速云付”这样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一定是高速收费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毕竟,其在提高高速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站拥堵等方面能产生实际效益。而且,在未来自动驾驶真正普及的时候,这样的智能技术同样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