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从推广之初就一直存在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而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始终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续航的根本原因。于是在电池性能没能重大突破的今天,一台采用混动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似乎更适合现状,有电时候用电,没电时候用油,环保和续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不过这也引出了增程式混动和插电混动两大技术之争,到底哪种技术更好,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种技术,小编就拿目前市场上两大技术代表产品理想ONE和比亚迪唐DM来做个对比。
![]()
(图为理想ONE)
![]()
(图为比亚迪唐DM)
增程方案先天不足,插混方案更靠谱
根据理想ONE的公开资料宣称,其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800公里,而在市区工况甚至能够达到1000公里。新能源车企所普遍面临的核心焦虑问题在理想ONE面前似乎已经不值得一提。
看上去理想ONE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方案好像还不错,不过实际呢?
理想ONE的动力系统由发动机+前后双电机+一台发电机组成。虽然也有正常的发动机,但它不参与驱动车辆,只负责烧油发电,供电到电机,前后电机负责驱动车辆。理论上发动机由于不参与行驶,可以工作在最经济的区域,将油耗和排放降低到最低。但事实上由于缺少变速器(单速变速器实际相当于没有变速器),这种驱动结构并不能在所有工况下(如高速行驶,发动机需要持续高负荷工作为电池充电)让发动机都处于最优工况。这也导致了理想ONE实际油耗并不低。网络上不少实测都显示这款车的百公里油耗实际在10L左右。
![]()
(图为理想ONE底盘结构)
而插混车代表比亚迪唐DM搭载第三代双模技术,三擎四驱版是典型的P0+P3+P4 结构(双擎四驱版是P0+P4结构),由发动机+BSG电机+前后电机组成。
![]()
(图为比亚迪唐DM的底盘结构)
无论是双擎四驱还是三擎四驱版本,唐DM的前后电机都可以直接与发动机一起参与驱动车辆,平衡发动机负荷,在各种工况做到发动机转速最优化来实现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平衡。实际上根据网上网友的实测,就是一直使用混动模式行驶,该车的油耗也仅仅在百公里7L左右,与普通家轿的油耗相差不大,要知道这可是一台中大型SUV。
并且在动力表现方面,比亚迪唐DM的动力更好,百公里4.3秒的加速度丝毫不逊于超跑。
![]()
混动汽车的初衷是让它相比传统燃油车来说,在保证续航里程的同时,提升动力性能而且还能大大降低油耗。如此看来,插电混动vs增程式混动,唐DM技术方向更加务实。
事实上,增程式混动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属于落后技术。作为最早采用增程混动技术的通用沃蓝达当时很受关注,但实际卖的并不好,如今这款产品已经停产。同样,采用增程混动技术的宝马i系列也将停产,现主推的是纯电的i3。现在还在采用增程混动技术的看来只有理想ONE一家了。
买车是大件,消费者更重视品牌与可靠性
中国汽车消费者非常务实,对于一款车的要求有许多,不光是动力技术,车的各方面他都要考虑。售价相同的情况下,车辆的品牌,造型,可靠性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点。
作为新势力品牌的理想首先从知名度上就比不上新能源领域老大品牌比亚迪。理想ONE并没有广泛接受消费者考验,在产品安全性和售后维修等领域都处于未知状态。反观已经是第二代产品的比亚迪唐DM具有扎实的用户基础,它的产品性能和安全表现早已得到认可。它是国内首款获得C-NCAP五星碰撞成绩的自主中高端SUV车型,兄弟车型唐燃油也在2019年的中保研碰撞试验中有三项指标获得G级优秀评级,安全性值得信赖。
新时代消费者需要更强大的车载互联网系统
另外在新势力最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功能上,比亚迪唐DM也明显更有优势。
![]()
对比以上表格,可看出唐DM搭载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在硬件上、生态服务上和UI操作界面上具备一定优势。尤其是DiLink开放式的应用生态环境,让用户直接可以在车上实现手机和Pad的功能,App自由下载,应用场景无限拓展。理想ONE使用四屏交互智能系统,虽然屏幕数量多,但每块屏幕只能负责一部分功能,中控、车控、娱乐分开操作,操作不便。
![]()
(图为比亚迪唐DM内饰)
![]()
(图为理想ONE内饰)
写在最后:从刚刚的对比来看,采用增程混动技术的理想ONE比起插电混动的比亚迪唐DM,在动力技术上已经落后,或者说不够实用。更何况在品牌力、安全性、智能化和车型选择余地上,比亚迪唐DM都远比理想ONE感觉更靠谱些。现在看来以理想ONE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最终也还需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毕竟如今的汽车消费者不是弄个酷炫的概念就可以忽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