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家“憋坏”的不止是人,也可能是车。
“如果给我一个手机,一台空调,我可以一年不出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让不少“佛系青年”憧憬“宅”的生活。但是,当这一切真发生时,最先撑不住的,往往也是他们。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宅”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而且已持续一月有余。长期宅家,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哪怕是最向往“宅生活”的人,也自嘲被“憋坏”。那么,有多少人想过,本来就该在大马路上驰骋的爱车,是否也会被“憋坏”呢?
答案,是肯定的。
近日来,关于汽车故障的投诉案例持续增多,其中最集中的是“车辆打不着火”和“机油液面异常升高”。
“打不着火”,大家都知道,是由于车辆长时间停放,电瓶亏电导致,尤其以配备自动启停功能的中高端车型多发。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去给电瓶充电或是换电瓶即可解决。
而机油液面异常升高,因为平时少见,所以会引发车主的担忧。比如近日,丰田旗下多款车型出现机油增多、乳化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据悉,该现象涉及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及雷克萨斯旗下多款车型,以双擎混动车型为主。
由于去年初,东风本田CR-V曾遭遇“机油门”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此番丰田旗下车型出现类似异常情况,让外界格外关注。甚至有人担心,丰田是否也会遭遇“机油门”。
其实,车主们爱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个担忧,大可不必。因为,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
你的车,在家“憋得”太久了。
了解汽车的人都知道,作为机械产品,汽车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所以,基本在每辆车的随车手册上,你都会发现一条建议——不要长时间停放,尽可能避免超短途低速行驶。
因为,对于发动机而言,这个精密的金属机器,有着严格的工作环境要求。毕竟它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正常行驶而准备的。而长期停放加短途低速行驶,对车辆的伤害,是很明显的。
比如丰田大多数车型采用的缸内直喷技术,是眼下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之一。但在低转速低负荷下,喷射的燃油颗粒,可能会在缸壁上附着,再加上发动机没有充分预热,活塞和缸体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发动机内的少量结露水就有可能顺着气缸道的壁面流到机油盒里,增加了机油的量。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直喷发动机都会存在。只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如此长时间停放车辆,也不会频繁超短距离低速行驶。
而此次疫情,“宅家”和隔离,把不利的因素恰好都集中在了一起。
这时再回头看丰田中国技术专家的表态:“机油少量增多是所有正常车型都会有的现象。乳化是因为疫情期间天气比较冷,大家都是短距离行驶,水温没有上来,机油温度也没有上来,才会出现的情况。”是不是感觉就合理很多?
而针对机油液面异常,一汽丰田也表示,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反复的在无法充分暖机(水温在 80 度以下)的状态(低速短距离,气温 10 度 /30 分钟)下使用时,发动机内的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且混入到发动机机油里,因此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会有乳化现象的发生。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疑问: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疫情之后,多开车去兜兜风”。
没错,你没有看错,相比去4S店,把发动机“大卸八块”,开车去兜兜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是正常现象。哪怕“低速短途冷车”的不利工况让机油出现异常,发动机在充分暖机后,窜入到机油中的水分,就会自然蒸发,问题也就解决了。
眼下,绝大多数车辆,都存在长期停放的问题,即便为了电瓶考虑,也需要适当长距离行驶。否则,一旦电瓶亏电严重,那么等疫情过后,你也只能换电瓶了。
所以,发现此类问题的车主,不妨驾车多出去兜兜风。眼看抗疫曙光初现,又赶上大好春光,不妨驾驶爱车带上家人,多出去走走,否则人“憋坏”了,爱车也会“憋坏”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