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奔驰和雷克萨斯是国内消费者最包容的两个汽车品牌,应该没有什么人反对吧。
前者去年负面新闻频发,无论是老生常谈的E级断轴门,还是西安女车主引擎盖上维权,抑或是全年召回145万辆车,奔驰用实力演绎了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滑铁卢。
后者凭借纯进口身份,大搞饥饿营销,将加价行为逐渐常态化,这还不止,雷克萨斯甚至来了一手官方涨价的骚操作,高调地为旗下车型镀上一层又一层的“金”。
可是,消费者还是很爱啊。
2019年,奔驰及smart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70.21万辆,同比增长4%,只看单一品牌的话,奔驰销量为693443辆,居豪华品牌之首。
而雷克萨斯在二线豪华梯度中混得愈发风生水起,它去年在国内市场累计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达到20.05万辆,同比增长24.9%,在二线豪华品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凯迪拉克。
可见,即使这两个品牌如何“犯错”,也丝毫不影响它们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敞开怀抱,大方包容。
原本以为,相较亲手砸掉自己百年德系品质招牌的奔驰而言,雷克萨斯就算是在加价与涨价之间来回穿梭,可是质量这一关口应该是把控严谨的吧,不然它也不会始终在J.D. Power汽车质量评定榜中次次名列前茅。
我想,消费者愿意加价购车,除了看重它纯进口的排面以外,大部分是看在这个品牌所蕴含的匠人精神。
然而,近几年雷克萨斯却走起了奔驰的质量崩坏路线,从神户“假铁皮”事件、雷克萨斯IS、GS系列燃油泄漏、NX 200自燃门,再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ES系列机油门,让人不得不怀疑雷克萨斯的“匠人精神”发生变质。
借315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八一八雷克萨斯。
提到雷克萨斯,总是绕不开“加价”这个核心词。拿雷克萨斯ES 200来说,加价2万提车已经是司空见惯。前段时间刚刚上市的豪华MPV雷克萨斯LM,定价在116.6万元-146.6万元,价格一公布,段子立即随之而来:
“一位消费者和销售顾问说要加价80万提车,销售顾问回答:‘目前还没有这么大的优惠’。”
搞笑的段子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公认的现状:雷克萨斯的加价,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如果说,加价提车行为尚且算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么官方涨价无疑就是“伸手要钱”了。
去年9月11日,雷克萨斯正式宣布涨价,三款主销车型ES、NX和UX的涨幅在6000-15000元之间,并要求签定购车合同、付完定金的消费者补齐差价方能提车。这一举动,让雷克萨斯名誉受损,可是人家依旧我行我素,肆无忌惮,涨价当月的销量甚至同比增长10.2%。
在去年年底,一则关于雷克萨斯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雷克萨斯坚持不降价不仅是因为饥饿营销,更涉及到了价格垄断。
比如说,经销商不可以擅自降低网络报价,官方限制经销商重点车型最低转售价格,例如ES 200精英版最低开票价为27300元,ES 300h舒适型版最低开票价为353000元。
因为违反《反垄断法》,雷克萨斯被罚8700万元,也就是其在2016年全年销售额的2%。同样是违反《反垄断法》,奔驰被罚3.5亿元,东风日产被罚1.233亿元,相较之下,雷克萨斯被罚得太少了,少到无关痛痒,加价行为有增无减。
事后,某车主在雷克萨斯4S店询问ES 300h卓越版是否有优惠,被销售顾问告知:只有原价,提车要等3-4个月,提前提车需要附加条件。
这个“附加条件”无非就是加价。
“等待”和“加价”,已经成为了雷克萨斯控货的惯用手法。
消费者愿意加价提车,无非是希望用多出来的钱买一份安心,毕竟雷克萨斯的质量与品质当属一流。
可如今看来,这个“一流”也做不了数了。
刚跨入2020年,雷克萨斯便用一场“自燃”事件给了所有车主一个“跨年礼”。
1月5日,广州一辆雷克萨斯NX 200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底部起火,在滴滴车主胡师傅的不断鸣笛提醒,甚至超车逼停下,这位车主才幸免于难,不过事故车雷克萨斯NX 200已经被大火吞没。
事后警方初步判定这场事故为车辆故障自燃,而雷克萨斯官方回应非常言简意赅:
“公司已经关注到该事件,并表示该事件为个例,已确认车主人身安全。目前已联系当地交警、消防等部门,有需要会配合调查。”
整个回应就如同打官腔一般,根本没有围绕事故核心展开情况说明,自燃的原因是什么?是否给予车主赔偿?雷克萨斯都没有提到,仅用“个例”与“车主安全”粉饰太平。
如此傲慢的回复自然难堵悠悠众口,可雷克萨斯在意吗?答案不言而喻。
这么一看来,雷克萨斯不止产品质量崩塌,服务质量也难以令人信服。
像是要给今年的315再添重磅素材一样,雷克萨斯近日以“机油门”事件再度成为车市焦点。
不少雷克萨斯ES系列的车主投诉,他们的车出现发动机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的情况。
一位 2018款ES 300h卓越版的车主在投诉网站中反馈:车子在去年6月购入,目前行驶5355公里,在3月10日发现本车机油已经有增多及乳化现象。
一位2020款ES 300h卓越版的车主反馈:加价3万买来的车,开了300公里后就换了氧传感器,现在又发现机油增多到加油卡尺1厘米多,并且发生乳化现象,汽油味浓厚,油耗骤升。
另一位2020款ES 300h卓越版的车主反馈:车子才买来3个多月,里程将近2000公里,油耗从刚提车时的5L/100km升到了9L/100km,查看机油尺后发现比最高限制高出了约3厘米,同时机油盖里乳化严重。
一般来说,机油增多是因为水或者汽油等成分进入机油箱内,导致机油液位升高,而机油乳化是因为液体进入机油当中,发生变质后呈现乳白色或者乳黄色状态。业内人士猜测造成发动机机油增多或乳化的缘由可能是因为错装缸体或者设计缺陷,导致冷却液流入机油内。
目前4S店要么说是不知道问题所在,无法解决,要么采用更换机油措施,但若是没有调查清楚原因,更换机油也只是治一时之策。而在投诉量飙升、事件持续发酵的情况下,雷克萨斯并无官方回应,无论是澄清还是承认,雷克萨斯官方一道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也对,我们怕是忘了,这些年雷克萨斯销量增长的同时,“让人等待”的本事也增进了不少。
提车需要等,事故发生后的官方回应也需要等。
可在大洋彼岸,雷克萨斯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美国,由于安装制造错误的发动机缸体,可能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导致内部或外部冷却剂泄漏,雷克萨斯开展了ES 300h召回行动,并检查召回车辆发动机缸体上的序列号是否属于问题批次,如果是则免费更换发动机。
且不论美国市场的问题车辆与国内市场的机油门是否存在关联,单就雷克萨斯在美国市场的行动而言,它的态度那叫一个诚恳,速度那叫一个风驰电掣。
雷克萨斯“双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它在国内迟迟不国产,美其名曰为“在华体量不够,追求供需平衡”。可是一转眼,雷克萨斯便在印度建立生产线,让印度成为它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生产基地。
要知道,去年雷克萨斯在印度的年销量仅为500-600辆,市场份额仅占1-2%,而它在中国的销量为20.05万辆,占比高达26%。显然,“体量不够”只是雷克萨斯拒绝国产的一个说辞罢了。
为什么不国产呢?因为不国产的好处太多了,国内消费者对于像雷克萨斯这样的进口商品尤为偏爱,觉得它的价格越贵,品质更好,排面也更大,买的人便越多。
摸准了国内消费者心思后的雷克萨斯,发展之路畅通无阻,再怎么加价、涨价、傲慢,也总有人买单。
将雷克萨斯的双标、高傲与国内消费者的偏爱、包容进行对比,怎么看都是消费者真心错付,错爱一场。
雷克萨斯与奔驰一样,将消费者对其的包容当成了纵容的资本,无论是质量问题,还是质量问题发生后的服务态度,它都对不起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
这次“机油门”事件或许将成为雷克萨斯在华发展的分水岭,是继续有恃无恐,还是诚以待人,决定了它在国内市场的未来走向。
消费者们,该醒醒了,有些事并不值得包容。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