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二月,无疑是中国车市史上最难的二月。
在存量竞争局势之下的寒冬岁月,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置身事外,目前已有多家车企不堪重负,他们有的已经退出中国市场,有的正在退出中国市场的路上。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多家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车企获取最大利益的市场,寒冬境况、春节提前以及新冠疫情突发导致复工复产以及绝大多数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大且面临零收入经营压力的尴尬局面,三重打击环环相扣,且这种局势并不是暂时的,疫情防控依然不可放松警惕,车市所受到的影响并不仅仅是二月份,乘联会昨日表示,预期2020年车市下滑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至8%,比前期下滑5%的预期下调了3个百分点,较2019年末的预期增长1%下调了9个百分点。
据乘联会公布的中国车市二月销量简报,整个二月份我国轿车产量同比下降80.9%,销量同比下降78.4%;MPV产量同比下降89.6%,销量同比下降80.2%;SUV产量同比下降78.8%,销量同比下降78.4%。整个狭义乘用车市场产销量下滑幅度达80%以上,以往的二月几乎都包括了春节期,销量都不是太可观,而今年的二月明显更为艰难,尽管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营销,但情况能否在短时间内回暖依旧要打一个问号。
![]()
![]()
如果跟随整体局势随波逐流那么等待的必定是死亡,逆境之中寻找新希望才是长久之计。
产品优化
一方面,用户需求转型是车企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疫情危机带来的产品优化问题也将成为各大车企不可忽略的一点。
当下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智能化、网联化的汽车产品,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体验,更能在日常用车之余带来更多的乐趣,在这方面,中国品牌汽车是做得比较好的,L3级别自动驾驶领域也有一部中国品牌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比如长安汽车近日正紧密的安排着该系统的测试工作。
![]()
除此以外,疫情危机给汽车产品也带了许多健康防护方面的启发,前段时间许多车企开始大张旗鼓的研发新型空气滤镜系统,力求达到N95口罩标准,目前,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荣威汽车、长安欧尚等车企已经完成该系统的量产落地,从用户健康用车的角度进行配置优化必定会赢得市场更多的青睐。
![]()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多,该板块也将成为各大车企今后重中之重的竞争领域。
政策扶持
政策对车市的扶持是保证车企健康运行的重要一环,虽然近两年促进消费的宏观政策文件很多,对车市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没能控制住销量持续下滑的局面,尤其在当下这样的特殊时期,政策对车市的扶持尤为重要。
广州市要求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明确的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并视情况研究推出新增指标。2020年3月至12月底,按照鼓励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原则,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推进汽车更新换代,对置换或报废二手车的消费者,在广州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新车,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佛山、吉林等地亦给予了一定的购车补贴。
出口战略升级
国内市场低迷,增量堪忧,反之许多海外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由此,积极落实海外市场布局成为许多中国品牌的“新希望”。据乘联会统计,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11%;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122万辆,同比增长6%,这还是在伊朗市场损失20万台的基础上的成绩。可见,海内外两条腿走路才是中国品牌的重点发展方向。
![]()
目前,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都正处于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状态中,尤其是长城汽车前段时间连续收购通用汽车旗下海外两家生产工厂,引起了不少的关注,中国品牌强势崛起的态势更加明显。
写在最后: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熬过车市史上最难的二月,疫情之后必定会有一场购车热潮,恰到好处的营销战略会更快的促使车市回暖。而当下我们着重要做的就是众志成城、稳健的度过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