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盲区?顾名思义就是看不到的区域。盲区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盲人们来说,他们视线的盲区就是全世界,但他们听力和嗅觉却几乎没有盲区,当然练到这几乎成神的地步毕竟是少数。对于驾驶者来说,盲区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就算你能做到心中无盲区,那也仅仅是你。盲区的大小与位置是由车身高度、座椅高度、ABC柱大小、车头长度等决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因车和人不断变化的,但好在它只存在于那几个位置,只要你对那几个位置稍加关注就行了。
盲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大多指车体本身设计造成的盲区或是人为造成的盲区(例如贴膜、挂小饰件等),前者是无法避免的,而后者是可以避免的。车外盲区则是因为外界因素造成的盲区,例如对头车的远光灯、前方物体过大遮住了大部分视线等。
图:在驾驶者的位置,由于车体结构造成了先天盲区就
要说解决车内盲区倒也容易,只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做不到罢了。说到这,很多读者都明白了,那就是将车体透明化。说得简单,又不打税、又不用负责任,只管说,说出来一身轻松。这个理想是伟大的、是有想法的,同样也是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它诞生前,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想想如何对付
图:图中红色区域均为车体结构造成的“常用”盲区。
盲区也“常用”,这是谁说的?别急别急,既然用上了“常用”,自然有我的道理。拿个板凳坐下慢慢听吧!
最上方两个红色区域不用解释,明眼人都能看出那是A柱造成的盲区。这两个盲区也是我们最常用的(除非你开车不需要转弯),只要转弯的情况下,人的视线是绝对要经过这两个盲区的。为了避免因为这个盲区造成意料之外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将一切可能放在意料之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人工消除这部分盲区。所谓人工自然不是让你带上电锯、斧头、锤子之类的一股脑将其整没了,而是在驾驶过程中可以向前方探探头之类的小动作,将您未来行驶的路线尽可能的暴露在眼中,因为A柱盲区的存在导致转弯的时候不可预料的情况过多,最好放慢车速,并做好刹车准备。
图:图示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大部分敞篷车主可以潇潇洒洒的无视这部分)中间两个红色区域是B柱造成的盲区。这个盲区我们不常用,但是一用上基本很难避免要出事。当您要变线的时候,由于后视镜的视角是有限的,并不能将车侧后的情况完全反映出来,如果你要变线那侧的车辆正好在后视镜盲区与B柱盲区的交集内,那么狗血的事情就要来了。当您按照惯例瞥完后视镜之后,您视觉上没车这不是100%准确的,但大部分人只做了这部分的工作,就在脑子里形成了变线安全的行为指示,这是相当危险的(笔者之前也曾试过,好在车内乘客与后车喇叭的提醒最终才避免狗血的事情发生)。所以正确且确保万无一失的做法应该是,开启转向灯,确保前方没有跟车太近(避免追尾),在确定后视镜内无车之后,还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头扭向(前一晚睡觉落枕的同志千万不可以模仿)即将变线方向的侧后方,确定没车的情况下方可变线。
图:敞篷车主可以参考左图笑而不语,而普通车主的话就要乖乖看着右图默泪了。右图深色部分就是B柱的盲区,而浅色的就是非盲区,可以看出只有通过驾驶侧或者后排侧玻璃才可以发现隔壁车道的车。
最后一个常用的就是C或D柱所构成了盲区了。此盲区按照使用频率来说,应该是最低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其无视掉。此盲区最喜欢在您倒车的时候插上一脚,影响您对位置的判断事儿小,遮住站着的行人事儿大。不过好就好在,倒车的速度基本都不会快,而且倒车这技术活儿也不是一两天能够掌握的,大部分人对于自己不能够胜任或者没有信心的事情总会多留个心眼儿,加倍小心,万分努力并很仔细的去做。对于有后摄像头和后雷达的车,保障工作又多了不少,切记:不能掉以轻心。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倒车前确定一下车后无物吧!(或许您在倒车的时候不嫌噪音,狂按喇叭,但是别忘了掩耳盗铃的悲剧,这样的做法轻则白眼以对,重则群体围殴事件,大可没必要。)
图:这就是C柱的威武之处。
除了车体的盲区,另一个重要的盲区也来自车子本身:后视镜。它老人家的功劳虽大,但有错、不足的话,我们还是必要指出来。
此图要说的其实是由后视镜盲区引出调节后视镜的方法。此图笔者找了很久找不到中文版,可见国人的创新与考究能力实在低的令人发指。看不懂英文不要紧,待我来给大家解释。fig.2和fig.5是我们常用的位置,不难看出,按照现在的车体摆位,左侧红色车是无法出现在后视镜内的(正常调镜位置此时只能上演大法了),也就是说单凭后视镜判断后方情况是不够准确的。此图要颠覆我们正常的方法,将后视镜调成fig.1和fig.2的位置,原本的盲区就可以消除,配合车内后视镜,几乎可以做到后方无盲区,但由于无法看到自己的车身,所以这样的调法会导致无法对后方车辆距离进行判断,
后视镜除了在您变线过程中时不时来一下之外,还会对侧方位停车造成不小的困惑。高端车车主大可无视,因为在您挂入倒档的时候,副驾驶侧的后视镜会自动下翻,消除盲区。倒车的时候,以车后下部分确定位置才更为准确。
图:这些圆凸镜就是为了消除盲区而安装的,如果后视镜偏小的话,这样装反而不利。
图:这就是大视野后视镜与原车后视镜的差别。
对于众多盲区,车厂其实也是有所反应的。各种消除盲区的设施越来越多。
图:早期的日本车,后视镜都是在车头位的,这样的盲区要小很多,但是苦了那些视力不好的朋友们。
图:在日本,大型车辆的副驾侧都有一块消除盲区的小镜子。
图:(图文无关,此图应该是车侧盲区的感应器),但后视镜下方的摄像头也是消除盲区的做法,别高看这玩意,据说销往台湾的吉利熊猫都有着功能,全车算下来有六个摄像头呢。
图:车侧盲区提示,有车进入盲区内,就会通过声音或者图像提示驾驶者。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