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车展前夕换帅,大众迅速的引入一位在产品电动化、出行共享化、技术高阶化等方面激进迸发的掌门人。新任大众品牌CEO迪斯(Herbert Diess)不光负责集团整体的业务方向,还将负责集团的研发和信息技术的战略布局。
![]()
迪斯博士的上任被视作大众集团向现代化、效率化转变的标志事件,在紧随其后的2018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不出所望的撂出狠招。
4月24日,大众汽车集团媒体沟通会,迪斯博士透露,到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携手合资企业伙伴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全新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直接投资约150亿欧元。
媒体沟通会现场,来自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共10款车型的陆续发布也将迪斯博士的上任之火烧的更猛烈了些。
![]()
不可阻挡的电气进程
大众集团2017年财报沟通会上,时任大众集团董事长穆勒表示,“尽管2015年开始的「柴油门」事件使得之后大众集团的发展危机重重,但2017年大众集团在销量规模、营业利润和税后利润上创造了历史最好表现”。
![]()
他给出一组预测数据,大众汽车集团2018年销售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约5%;营业利润方面,营业销售回报率预期将达到6.5%至7.5%。
不得不承认,“排放门”并没有在利润结构上影响到大众的产品节奏,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快速促进了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进程。
去年九月中旬,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Roadmap E”电动化战略,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产电动汽车300万辆并推出80款全新电动车型。
媒体沟通会上,新任掌门人迪斯博士给到一个更为落地的数字,“到2021年,我们至少将在中国的6家工厂启动电动汽车的本土化生产。”
这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环境的引导,本土的政策倾斜顺应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贡献了高额利润的中国市场布局本土化的生产,是大众集团对中国消费者的再次靠近。
频繁出击的未来出行
大众集团在出行领域的思考行动尤为激进,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统车企的节奏。对未来出行的定义上,大众集团将“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方向的内容划为重点,他们思考的不止是使用、运营等消费模式的变化,而是包含了技术革新在内的整体模式变革。
从一系列关键领域合作伙伴的拓展和商务推进中,我们看到了大众集团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急切渴望。
2017年4月6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大众中国”)与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研发并应用车载人工智能技术。
2017年11月16日,成立大众中国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及其品牌逸驾(ezia),为客户提供智能移动出行服务等。
与此同时,大众中国还将与首汽集团共同拓展网络约车和分时租赁业务。此外,大众中国与滴滴出行通过共同探索移动出行项目以及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出租车项目,步入了正式合作的第一阶段。
媒体沟通会的最后,迪斯博士还公布了另一个重磅信息:大众中国将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新合资企业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江淮大众)。
江淮大众旗下全新品牌“SOL(思皓)”现场发布了首款纯电动SUV车型——SOL(思皓)E20X。该车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并搭载了大众中国合资企业出门问问的最新人工智能产品。
小结:
“排放门”之后的大众,通过一位犀利的掌门人完成了电动化布局的加速过渡。它的士气虽曾折戟,但不曾折损。
如今,中国成为卷土重来的标志战场,这位来自狼堡的德国汉,只会更加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