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看到社会各界竭尽权力捐赠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医疗用品。其实,除了给医生护士、患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之外,还有一项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如何安全地转运患者,并在途中避免疫情的二次传播,那么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负压救护车。
负压救护车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它被称作“移动的口罩”,也被誉为“救护车中的钢铁侠”,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几大主要车企下达了紧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任务,用于武汉疫情救治工作。那么负压救护车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它能发挥什么作用?我们下面还详细说说。
负压救护车比普通救护车强在哪?
“负压救护车”词语中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负压”,也是它与普通救护车的最大区别。通过负压发生器的工作,可以保持车内的压强始终低于外界大气压。正如同我们初中物理课本上所讲,气体会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因此,“负压”的作用在于使车内的空气不会通过门窗等缝隙外流,阻止了病毒的扩散。
说完车外再说车内,负压救护车的空调和风机采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在车内形成自上而下的定向气流,气流会先流经坐姿较高的医护人员,再流经平躺在低处的患者,最终车内气体将将通过过滤器消毒后排出车外,不会进入车内再循环,能够保障车内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负压救护车还具备多种扩展功能,配备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全套抢救设备,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可以进行清创缝合手术和心肺复苏等抢救;安装防护措施更为严密的负压隔离舱,可以应对传染性极强的疾病。
负压救护车在生产环节有什么不同?
负压救护车要实现负压,最根本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车内绝对的气密性,正是由于其特殊性,国家也对负压救护车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每小时换气为20次,负压值-10Pa至-38Pa之间,过滤分离率达99.9%。
这就对车内的的装配工艺及用料水平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毫不夸张的说,负压救护车的品控要求比市面上大多豪华品牌的乘用车要更高。
负压救护车通常都需要在基型车的基础上进行定制,例如说上汽大通提供的负压救护车就是在上汽MAXUS V80基础上进行的定制,定制改装的话需要经历发泡保温处理、布线、内饰安装、电气、医疗设备安装、负压设施安装等多个步骤,这会使得生产周期大幅增加。
同样以上汽大通为例,在大年夜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在10天内交付60辆负压救护车,为此,工厂加班加点,将生产周期缩减了三分之二,在如此高难度的生产强度中保证顺利交车,实属不易。
负压救护车标识为何“贴反”了?
在本次上汽大通生产的这批60台负压救护车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车顶上“负压救护车AMBULANCE”字样似乎贴反了。后来根据我们的了解,上汽大通生产的负压救护车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救护车标贴方案,这样贴是对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前车司机在通过后视镜可以直接看到正方向的“负压救护车AMBULANCE”字样,从而迅速为救护车让道,不耽误救援、转运时间。
小结:
负压救护车是武汉乃至于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道强有力的保障屏障,目前上汽大通生产的30台负压救护车已在雷神山医院现场严阵以待,另外25辆正在上汽大通无锡工厂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最迟2月6日抵达武汉,后续5辆也将不日抵达定点医院,相信随着负压救护车的陆续投入使用,必将让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如虎添翼,期待疫情的早日击退,期待武汉的樱花如约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