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看到「指纹识别」这个词的时候,一般会联想到手机或密码锁,并不会想到汽车和指纹识别有什么联系。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市场上很少有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汽车,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不会认为这两者有什么联系。
但实际上,百度百科很早之前就已经收录「汽车指纹」这个词条了(虽然看起来更像是广告)。这也就意味着,其实汽车和指纹识别早就有了交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汽车已经有指纹识别技术了,为什么我们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呢?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汽车爱好者,更是很多科技爱好者的一个疑问。要知道指纹识别早在2011年就出现在手机上了,更别提应用更早的笔记本电脑和诸多光学仪器。从技术角度来说,指纹识别应用在汽车上绝不是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现在市场上见不到拥有指纹识别技术的汽车呢?
(笔记本电脑上的指纹识别系统)
本篇文章我就一起和大家寻找,那些可能无法让指纹识别应用在汽车上的「某些」原因。
什么是指纹识别?
独立团团长「李开炮」同志说过:“想要打败你的敌人,必须要了解的你的敌人”。想知道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就得先了解它。
其实指纹识别的定义很简单,说白了就是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来进行鉴别身份。由于人类指纹的特殊性,别说每个人,就是一个人十个手指的指纹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用它来鉴别身份,可能是全世界最安全、最准确、最高效的识别方式。
指纹识别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第一代 「光学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最早出现在消费领域,是配备在一些高端笔记本电脑上。严格来讲,这就是第一代指纹识别技术——光学指纹识别。
光学指纹识别的原理是通过强光扫描手指的表层皮肤,然后鉴别身份。但由于光没有那么强的穿透力,只能识别表层皮肤,没办法进入到真皮层。所以一旦遇到手不干净、手汗较多、皮肤干裂脱落等情况,识别成功率会大幅下降。
(公司常见的打卡器就是光学指纹识别)
第二代 「电容式指纹识别」
电容式指纹识别是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指纹识别方式,它的技术原理是在指纹识别模块下方放一小块一小块的电容极板。因为我们的指纹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在我们在进行指纹识别的时候,凸起的地方和凹下去的地方,距离极板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于是,电容极板的电容量大小就会有差异(凸起的地方电容大,凹陷的地方电容小),也就可以通过大小识别出指纹的纹路了。
电容式指纹识别的好处是解决了手指皮肤脱落无法识别这种情况,但面对手上有液体,有污渍这种情况仍然无能为力。
(智能手机上的电容式指纹识别)
第三代 「超声波指纹识别」
这应该是目前最先进的指纹识别技术,因为它和我们熟悉的蝙蝠声呐系统类似,发射出超声波,然后再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以此达到指纹识别的目的。甚至说,这就像是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声呐系统的终极缩小版。
这个技术的牛X之处在于,它可以穿透表层皮肤,直接来到真皮层。这样的话,别说你手上有水,只要你的指纹没有被硫酸腐蚀,它都能帮你识别。另外,由于是识别真皮层,很多民间大神做的「假指纹模具」就无法使用了,从而避免了安全隐患。
(三星率先应用在手机上的超声波指纹识别)
当然,目前超声波指纹识别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识别速度较慢。
我这么讲可能大家会理解的更深一些:指纹识别其实并不是扫描整个指纹,而是把一个指纹分成很多很多的小碎片。然后识别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对比这些碎片,如果正确率超过一个预设值的时候,那就可以识别成功。反之,则不行。
超声波指纹由于在对比时需要庞大的运算量,且声波传回系统也需要处理的过程,所以有些慢也是正常现象。我相信,随着CPU的技术进步,解决这个难点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电子锁未来很可能会使用超声波指纹识别)
关于汽车和指纹识别
以上我们说了几种指纹识别的技术特点,不难发现一个事情:真正适合应用在汽车上面的,其实一个都没有。或者说,现阶段没有。
光学指纹和电容式指纹容易造假,且不说难度如何,光是有这种可能性就会让人感到很不安。超声波指纹虽然足够安全,但识别速度太慢,而且指纹信息通过加密后只会传给CPU,并没有回路反馈信息。
但汽车不同,如果我们把指纹识别放在传统汽车的「无钥匙进入」位置,那指纹信息首先要传送到「认证控制器」,控制器再把认证信息传到汽车的IBU模块,然后汽车的CPU再通过对比决定是否执行开门指令。
(汽车的中央处理器性能普遍偏弱,图片仅供参考)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即便所有的元器件都用业内最好的,仍然需要一定的运算时间。这会导致开车门效率大幅降低,让人觉得指纹识别不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安全,还制造了很多麻烦。最终落下一个噱头的称号,黯然离场。
更重要的是,相比技术上的难以解决,使用上的不合逻辑恐怕才是汽车无法应用指纹识别的真正原因。
以我们想象中的情况为例,指纹识别模块被放在「无钥匙进入」和「无钥匙启动」两个配置上,每次解锁永远要重复一个「识别」的过程,甚至关车门也需要。只要识别,必定会拖慢解锁效率。
试想一下,你每次解锁车门都要在门把手上放2秒。进入车内,在一键启动上放2秒,这还不算有可能识别失败的情况。这真的是为乘客提供了便利吗?按照我的观点来看,指纹识别除了能让你出门不带车钥匙,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无钥匙进入和启动已经非常成熟了)
如今「无钥匙进入」和「无钥匙启动」两个配置早就做到了天衣无缝的配合。用手拉一下车门就解锁,点一下按键就启动这个逻辑无可挑剔,而这一切的前提仅仅建立在「出门带着车钥匙」这个看起来无比正常的事情上。
相反,我甚至到觉得指纹识别出现在汽车上纯粹是为了那些「健忘症」患者而准备的,否则谁出门明知道要开车还会忘记带车钥匙呢?
此外,由于指纹的特殊性,每个人的指纹信息全都会进入一个由厂商研发的信息库。苹果管这个信息库叫Secure Enclave(安全区域),它的作用就是收集每个用户的指纹,然后在解锁的时候用于比对。
(苹果号称指纹信息存储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区域)
这个信息库被安置在了手机的SoC(汽车应该是ECU模块)上,这就导致本来可以节省成本的电控单元不得不为了指纹提升运算能力。如果主机厂没有能力或技术人员开发这个信息库,那它还要去找别的厂商外包制作。
这么一轮一轮下来,落实到市场上的最终结果就是涨价。为了指纹识别这么一个不符合逻辑还没有实用性的功能,消费者真的能接受涨价或别的更实用配置的缺失吗?
指纹识别在汽车上的整个技术流程,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汽车的使用环境才是真的决定指纹识别无法长存的根本原因。就算一辆车你呵护的再好,再爱惜,你总不能决定天气的变化吧?你又不是“天气之子”。
一旦下雨、下雪、下冰雹,指纹传感器这个非常娇贵的零部件就很容易失灵。失灵之后打不开门还好,万一不用指纹就能打开门了怎么办?就算小偷点不着火,偷走了你藏的私房钱总不好吧?
(下雨天指纹识别模块极易受影响)
而且除了天气变化,指纹传感器对空气温度、湿度、甚至灰尘的浓度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好用就算了,还老爱坏,有没有一种「家里有了耗子,想买只猫抓耗子,结果猫不仅不抓耗子,还三天两头生病,最后一个礼拜就入土为安了」的既视感。
已经搭载指纹识别的汽车
开头说过,市场上很少有汽车配备指纹识别,但并不是没有。
今年年初,北京现代全新胜达正式上市,这应该是国内首款搭载指纹识别的汽车。一如咱们之前所说,全新胜达的指纹识别区域被放在了主驾驶侧门把手和无钥匙启动按键上。
车辆一共可以录入3个指纹信息,启动时还可以检测是「哪位」车主按下的按键,同时把座椅位置和后视镜位置调整好。
(仪表盘上会显示关于指纹的信息)
我十分敬佩现代集团的进取精神和勇气,但显然它还是留了一手。全新胜达仍然配备了无钥匙进入和无钥匙启动,这也就意味着「指纹识别」完全成为了噱头。
我相信所有全新胜达的用户在向朋友显摆完几次指纹识别功能后,还是会乖乖的换回正常的解锁方式和启动方式。这就验证了我在之前一篇文章引用过的一句话:真正的科技,就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全新胜达的“指纹式”无钥匙启动)
而指纹识别这个功能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还有太远的路要走。
写在最后
指纹识别难道最后真的不会和汽车有任何关联了吗?也不尽然,甚至我现在仍然乐观的认为,指纹识别未来一定会出现在汽车上。车内那么多空间可以发挥,工程师完全可以脑洞大开的想一些能够应用指纹识别的场景,没必要拘泥于开锁和点火。
(宾利就很聪明的把指纹识别用在了解锁储物格上)
现在来看,指纹识别最终无法应用在汽车上的主要原因就两点:
1.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导致识别速度太慢(速度快,安全性就会降低)。
2.想法过于局限和单一,导致使用场景逻辑混乱、徒增成本。
其实不仅仅是指纹,生物识别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未来有哪种新科技出现在汽车上都不奇怪,有尝试才会有进步。所以尽管全新胜达的指纹识别并不成熟,我仍然要对现代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毕竟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来不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懒才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