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AI框架出现以来,几十年来,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就未曾停止。面对一些未能完全解锁的陌生领域,人们总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影视剧艺术作为人类想象力的出口,也承载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普遍期待,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智商”槽点。
在前不久热播的导演选角真人秀《演员请就位》上,郭敬明导演在收官之战就导了一出单身“科学怪人”的女儿爱上“同父”AI机器人的偶像青春爱情校园故事,虽然片中出现了AI机器人需要翻纸质书试图学习“爱情宝典”、AI机器人身手敏捷救女主,自己却能被小混混一刀划伤流出蓝色鲜血等等逻辑不自洽的桥段,这不免暴露了一些郭导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盲区,却也道出了人类对AI情感需求的孤独症结。
![]()
![]()
在科幻文化色彩更为浓郁的欧美国度,这种表达显然更加出色。华纳兄弟发行的以科幻和烧脑著称的《瑞克和莫蒂》最新一季第四集动画中,就出现了埃隆·马斯克的身影。这一集的内容深度分析了自由意志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而马斯克则在这个次元中扮演了“埃陇·图斯克”这个角色,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名为“图斯克拉”的汽车公司,马斯克还亲自为自己的动画角色配了音。
![]()
![]()
马斯克能出演《瑞克和莫蒂》这部“骨灰级”科幻动画片并不让人惊讶,因为如今科技界响当当的头号人物非马斯克莫属,他大胆推动了许多关乎人类未来的项目,如电动车公司特斯拉、面向太空的SpaceX、变革交通出行方式的Hyperloop。马斯克甚至受到《瑞克和莫蒂》的启示,将思路转到了“奇点”理论层面的思考,来讨论机器智能有朝一日是否将超过人类智能,还建立了一家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OpenAI,来保证AI最终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并把人类变成机器的宠物。
![]()
当然,作为马斯克最“接地气”的科技成果,集电池技术与领先科技优势于一身的特斯拉,也成为了汽车界当之无愧的“网红”,吸引了一大批科技狂人和极客的追捧。前不久,又有一位名为Ben Workman的美国犹他州男子,通过穿孔手术将特斯拉Model 3感应卡片钥匙的芯片植入了右手皮下组织内,实现了真正的“无钥匙进入”。
BenWorkman的双手还分别植入了RFID和NFC计算机芯片,取代了智能手机的许多功能。而他本人表示,他这么做除了兴趣使然,更多是为了突破技术的界限,他目前在犹他州担任网络安全研究员,正在研究这种植入物在改善网络安全方面的有效性。而据过往报道显示,此前也有一位名为Amie DD的女性软件工程师,将一张Model 3的钥匙芯片植入了手臂,为了避免丢车钥匙的尴尬。
![]()
其实早在遥远的1998年,人类就已经有了首次向体内植入芯片的先例,那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此举一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随着人们接受能力的变强,在瑞典一度出现了数千人选择在体内植入一种圆柱形微型芯片的现象,主要用途依旧是用于日常出行和开智能锁,而美国普遍的芯片植入是用于宠物体内,为了定位和追踪宠物的位置防止丢失。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芯片植入技术还被应用于医疗行业,用来监测人体健康。
![]()
人们对体内植入芯片也并非毫无顾虑,例如这样是否会暴露自己的隐私,在体内植入一个硬件芯片真的安全么?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担心,在体内植入芯片后的人还能称为“人”吗?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芯片植入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大胆尝试。
![]()
然而,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科技研发,抑或是日常应用,都只是AI投射生活的一个个微片段,未来还将有更多AI技术被全方位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起居、出行、看病、读书、陪伴及服务。或许到那时,当人们适应在一个具备“大脑思维”的城市中顺畅生活,AI扮演的角色将更为丰富,也将产生更多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剧情。
也许很多年后,当我们回看当初对AI的猜想,以及为了实现AI带来的生活便利性所做出的尝试,会调侃这些行为智商感人,但正是我们在触摸未来时所做出的微小努力,才促进了整个AI行业的积极发展。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然也适用于赏雪的时候。感谢那些尝试讨论AI、拍摄此类电影的“门外汉”,那些被世人所不解、在AI路上披荆斩棘的狂人,那些生活中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烧脑极客,你们都是怀抱英雄主义的现世钢铁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