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轿车可以说是各大品牌的支柱产品线,即是新技术的主力承载产品,又是品牌形象的标杆,因此销量表现对厂家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这个级别的车型,除了产品力以外,是选高配的紧凑级轿车,还是入门版的中级轿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上一期我们介绍的是紧凑级轿车,这次咱们来看看中级轿车的表现。
![]()
上表是由“乘联会”所统计的2019年1-11月轿车销量数据分析,其中标红车型为中级轿车。可以看到,本田雅阁凭借20万余台的销量荣登榜首。而大众帕萨特则排在第二名,销量也是有19万1千余台。第三名则是丰田凯美瑞,销量为16万6千余台。说到这里,相信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排在前三名的这几款车型,销量相比于去年都有着显著提升,这似乎与今年低迷的大环境不太相符。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级车的价格逐渐下探,像雅阁、帕萨特这类传统的商务座驾,入门版车型在15万元以内就能拿下,压缩了很多紧凑级轿车的生存空间。
最“溜”的商务车
![]()
随着市场的逐渐年轻化,广汽本田雅阁率先做出了改变,它在保有原先商务大气的基础上,加入了犀利的羽翼式大灯、运动的溜背设计等元素,让整车变得更加全能,想必这就是雅阁销量出色的因素之一。
![]()
另一方面,雅阁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累计销量超过240万台,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大气、舒适的好印象,这点我们在以口碑营销为主的二、三线城市中时常可以见到。
![]()
更重要的是,在2016年9月,雅阁锐·混动车型上市,这让消费者除了丰田凯美瑞双擎版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选择。
![]()
如果我们将这两款车的混动低配车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雅阁的动力稍弱,但价格要比凯美瑞便宜4万元,并且这还没有考虑到经销商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雅阁为那些考虑购买混动而预算不足20万元的朋友提供了一项解决方案。
德系品质的传承
![]()
如果探寻帕萨特的成功之道,我们还要追溯到1980年,也就是第二代帕萨特诞生的时间。其实这代车型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桑塔纳,说的就是它了。而后来的帕萨特B5引入,也成为当时中国市场为数不多的中级行政轿车,所以,帕萨特几乎代表了德国的品质与一种身份地位的认同。
![]()
帕萨特除了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历史,其所秉持的大众先进的技术当然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像全新车型所使用的MQB平台、第三代EA888发动机、0.269的同级最低风阻系数与全车24处热成型钢等,无一不是标杆车型所该有的样子。
![]()
![]()
空间方面,帕萨特可以说傲视群雄,尤其是在车辆后排空间的把控上,为乘客尽可能地提供了最大舒适性与便利性。虽然帕萨特的价格乍一看略高,但在部分地区的经销商可以实现优惠4-5万元,所以终端成交价甚至比天籁、雅阁还要低,性价比尽显无疑。
此外,同门中的迈腾作为原汁原味的德国货也有不错的销量表现,只是帕萨特的大名在中国市场实在响亮,还是屈居其后了。
混动就是“招牌菜”
![]()
全新一代凯美瑞在TNGA架构的帮助下,实现了产品的全方位升级,更多可以通用的零部件从根本上降低了成本,使得现款车型的价格相较于上一代而言降低了近1万元。毫无疑问,混动系统是丰田的招牌技术,凯美瑞是最有名的代表车型。
![]()
另外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这个价位区间内,凯美瑞与雅阁是两家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混动系统的车型,虽然雅阁的价格更低,但凯美瑞的配置更加丰富,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下表。
![]()
![]()
在安全与实用配置方面,可以看出凯美瑞多花的这3万块钱也是物有所值。这两款车没有在各自价位上都还是很有优势,给了消费者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当然,凯美瑞的动力的确略胜一筹。
榜单外值得关注的车型
![]()
如果你希望在满足空间、舒适的基础上再来点操控感,那不妨了解一下马自达阿特兹。除了魂动的个性外观,阿特兹独特的路感是前面几款车所提供不了的。其中,最能吸引我的当属马自达自主研制的黑科技——G-Vectoring Control Plus系统。这套系统的作用就是在车辆过弯时,通过制动器对外侧前轮施加力,使得车辆获得更好的稳定性。30多万的宝马可能超出预算了,但20万的“东瀛宝马”还是可以搏一搏的。
![]()
如果但从发动机的动力表现来看,迈锐宝XL是同级别中价格便宜,而获得更多动力输出的车型。虽然雪佛兰近些年在国内的销量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但通用对发动机的调校还是不遗余力的。迈锐宝XL2.0T顶配车型的最大功率达到了241匹,虽然不是同级最高,但考虑到它21.99万元的指导价以及各类终端优惠,还是非常之香。除此以外,雪佛兰近年的设计也突出运动化,帅气的外表、熏黑运动套件等等,对于年轻消费者还是很有亲和力的。
写在最后
随着很多中级车的价格下探,“鸡头凤尾”的抉择也逐渐摆在消费者的面前。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双人或双人以下用车几率更高且希望有一个更好的驾驶体验,则可以考虑高配A级车;而当使用场景大于三人时,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最好还是从B级车入手,结合实际预算来进行选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