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W能带来惊喜的,绝不仅仅只有“操控”。
——基本款车评主持 肖习
不久前,一顿BMW插电式混动X1的自驾游晚宴,竟然让汽车圈的大咖们倾巢出动,同桌的全是偶像与前辈,让新入圈的小女子本人差点没有勇气去夹菜。
![]()
更没想到的是,我超喜欢的@布朗倪Suki径直来到我身旁坐下,但后悔的是,临走时都没勇气去加她的微信。
一阵觥筹交错间,华晨宝马的柏老师发言:这是一顿欢送宴,一杯橙汁下肚后,接下来就得靠大家的「谋略」了。这氛围更像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如果每一次试驾都是这样的场面,那汽车媒体中一半都转行情感媒体了。
接下来几天的命运是我们一桌人将南辕北辙分道扬镳,而从大家晃动水杯的姿势和凝固的眼神能区分各条路线的距离。
![]()
比如我与布朗倪聊得更多的是如何打卡最经典的美食,所以,毫无疑问我们是最轻松的,布朗倪为熊猫线,也就是成都周边,最远达到雅安与青城山。而我们则是美食线,从成都一路吃到重庆(这一定是多年修来的福分);而圆桌的对面情形完全大不一样,低声交头接耳,精算如何通过海拔高低变化来为电池充电的那是昆明线,而表情僵硬,不时还拍打桌面,甚至动上了X1 PHEV五次免费拖行100公里心思的那是西安线。
![]()
而促使大家这顿饭吃得异常焦虑的原因是:此次活动称之为BMW能量挑战赛,使用车型为全新的插电式混动X1,线路从成都出发,在限定的时间内要到达各自的目的地,除了满油满电之外,只有110元里程基金用来补充燃油和充电,而这东南西北四条线就是刚刚提到的重庆、西安、昆明以及成都周边,所以……“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平”。
首先忍不住想炫耀一下战绩:110元里程基金,最后是分文未动,累积行程差不多开了600公里,并不是执着于拿奖,而是就我这思路无人赏识,实在太太太太委屈了。从听到“比赛”二字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运筹帷幄,立下绝不动用能量基金的flag。因为满油满电的X1 xDrive 30Le,纯电续航里程能达到了110km;重点是它具备三种策略,第一是AUTO eDrive模式能自行分配能量,达到最佳经济性;哪怕使用燃油,X1 xDrive 30Le还能自行充电;第二是MAX eDrive,言下之意就是只用电不用油,最后是Save battery,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项设置,将电量保持下来,也就是只用油,当在拥堵或者极其耗油的路段再用电。于是我拿出来一套理想状态下怎么算都不出错的方案:高速用油、城市用电,并通过沿途的刹车和滑行继续充电。本来还担心同车的媒体老师会觉得我异想天开,还好同是90后,我们一拍即合,确定按此执行。
一路上,我随时都关注着仪表盘,在成都市区打卡使用纯电模式完全没有问题,剩下30Km续航进入高速后开始使用SAVE BATTERY,在200多公里的高速之后,纯电续航如我所愿充到了110km,应付接下来两天市内的打卡绰绰有余,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到达重庆时处于满电状态。不过,这种策略不得不放弃另一项任务:为新BMW X1 PHEV充满一次电。由于坚守110元能量基金,花钱充电是绝不可能的,总也不能腆着脸去求别人让我们免费充吧。冥思苦想之后我们决定,干脆就不充了。凭借剩下1/4的燃油和110公里的纯电里程,我们要玩遍重庆,所以开始使用AUTO eDrive,把油电的协调交给插混X1自己。最后带来的效果是,AUTO eDrive模式下,插混X1百公里油耗最低1.3L,而在重庆这种城区山路中,一半的路程都是下坡,而只要下坡电能就逐渐收回,而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天我们变得没有策略了,这种地貌下,AUTO eDrive已经变为一位策略大师,同时它还会根据驾驶风格自我调整。而由于出发前下载了BMW Connected,还能控制空调和通风、定位车辆、给车解锁或上锁,以及迅速寻找充电桩,出行服务一应俱全。
我知道会有人较真,说X1 xDrive 30Le不支持快充,但它的电量从0%充到80%只需5.5个小时,充满只需7小时,而充满之后110km的纯电续航已经可以支持你几天的日常通勤了,比如像我这样上下班20公里以内,充一晚能省一周工作日的心,香,实在是香。在重庆顺利完成完成任务,思绪再次被拉回到出发前的那张巨大的圆桌,大到与对面的人只能产生眼神交流,而这或许正式新X1 PHEV空间感上的缩影。
这次我特意将主编孟老师安顿在后排,一方面让心宽体胖的他感受到宽敞舒适,另一方面又能合理的划分出于前排的距离感,简直是完美。而在这种环境下,我与身旁的主驾吕老师显得自在多了,谈笑风生之下滑过重庆城区的五连发卡弯,而我端着摄影机也稳如泰山,当然,主要原因不是主编隔得远,而是这辆X1 PHEV的底盘实在是太稳。
用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这是X1所有车型中最容易上瘾的一辆X1,油电混合后的功率与扭力能让这辆车健步如飞,而关键的是燃油机控制前轮、电动机控制后轮,它既是一部前期车,还是一辆不折不扣的电动后驱车,同时它还是一辆四驱车,BMW这种搭配除了这辆X1之外,还有一款车:BMW i8。孟老师这次基本一直坐在后排,亲自为我拍摄,而吕老师虽然是初次相遇,但情投意合,成功担当着主驾的职责,而我,一心则在研究一辆插电式混动的X1究竟能够跑多远。110公里的纯电续航到底代表着什么?其实当时华晨宝马公布这组数据时我的第一感受是:纯电的威胁真正来了。凭借宁德时代与BMW共同研发的技术,如果能量密度再大点,电池容量再高点,那么我们还有选纯电动的必要么?而最关键的是,没有里程焦虑,它依然是一辆具有BMW纯正基因的燃油车。而后由于拍摄任务繁重这篇心得写了很久,期间孟老师提醒过很多次,一定要强调感受,但迟迟不能入笔的原因是,这段经历虽短,但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我们时下都在寻找能兼得最完美的生存方式,却往往很能两全,而对于日常我们聊得最多的汽车,就像孟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你一定要懂得自己的需求,当你明白之后,它其实就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