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涉嫌“销售打孔” 或将续走FCA之路
青橙汽车 2019-12-27 14:03:41 1
年初宝马曾因卡特尔垄断事件,使其汽车业务部门出现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年末宝马或将再因销量造假一事面临巨额罚款。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宝马因涉嫌在美有“销售打孔”行为,目前正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此消息在23日宝马发言人迪安尼口中得到证实,其表示公司目前已与美国监管机构取得联系,但并未披露更多。据悉,如若此番证实成功,宝马将面临巨额罚款。据公开资料显示,所谓 “销售打孔”,是指公司为拉动销量,指使销售人员将还在车库内的车辆登记为已出售或“租赁”,用以提振销售业绩。日前宝马官方披露数据,今年11月品牌在全球共销售225,662辆新车(含宝马品牌、MINI、劳斯莱斯),同比增长1.4%;其中在美销量31,213辆,同比大增10.3%。但除却美国和中国市场外,宝马在其他国家销量均呈下滑之势。有相关人士认为,宝马此番销量作假或是希望超越另一品牌奔驰的销量成绩,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判断,“新车销售数据是评估一家汽车制造商业绩的关键数据,能够对投资人的相关决策产生极大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副主任奇恩对此曾发表看法。资料显示,今年前11月份,宝马在美销量为289,080辆,奔驰销量为285,800辆,虽然在2017、2018年时奔驰在美销量均超过宝马,但在今年的前11个月,宝马以3,280辆的成绩微弱取胜夺得冠军。但销量作假也面临着极大危险,今年9月FCA因销量作假,曾支付4,000万美元用来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解,并重新修正此前数十个月的销售数据。事实上,不论是罚款还是销量作假,对于宝马而言都已非首次。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当时任宝马北美首席执行官的维利施就曾承认宝马在美国市场存在销量作假的行为,“销售打孔”不是一种理想的做法,“但它确实存在”。随后宝马于2017年表示停止了这种做法。而在今年的一季度,宝马因卡特尔垄断事件,不得以拨出14亿欧元,以应对欧盟可能存在的罚款。也正因此番罚款因素在内,使宝马汽车业务部门实现自2019年后的首度亏损,达3.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4亿。据悉,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净利润为5.88亿欧元,同比下滑74.2%。再看宝马日前在华市场表现,今年前11月宝马累计销量655,783辆,同比增长13.6%;奔驰累计销量640,933辆,同比增长6.3%;奥迪累计销量618,596辆,同比增长3.5%。由此来看,今年前11月,宝马以14,850辆的成绩成功超越奔驰,成为BBA销量冠军。但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相同,此番宝马公布的在华销量,也是由企业自行披露,因此并不能确保此番数据的绝对真实性。而在中国市场,能够反映最真实销量的是公安部交管局的机动车上牌量,但由于公安部门宣称,这些数据可能涉及公民隐私,所以一直未对外公开。“销量作假实际上在汽车圈中是较为常见的一个事情,车企通过作假销量,将品牌做成市场热款,从而误导消费者购买。实际上汽车销量统计口径不同,其数量也不尽相同。此番宝马销量作假是因经销商上报‘销售打孔’,应属车企上报数据。”分析师张翔对青橙汽车表示,“目前该事件仍在调查阶段,结果并不明确。但销量作假普遍存在,除却国外车企,在国内也曾有过这种案例。”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华泰汽车便因上报虚假销量数据而被迫陷入“数据造假门”事件。2011年5月,中汽协曾对外宣布自5月开始,不再接受华泰汽车上报的数据。原因是该协会接到举报称,华泰上报给中汽协的数据与其在国家统计局的备案不符。随后中汽协便向华泰汽车下发一份要求其内部审查的正式文件,但华泰方面并不配合,这一态度促使中汽协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将华泰汽车的个别月数销量中改写为0,直至2011年6月重新开始记录。该事件发生后曾在业内引起一阵风波,“在发改委和工信部看来,华泰销量作假的性质很恶劣”,曾有消息人士如此评价道。而在事件发生后,曾担任某车企高管的业内人士也对外爆料称:“这样的事情在汽车业内相当普遍,华泰只不过一不小心成了反面典型。”据悉,上述高管就是因受不了该车企对数据“注水”而选择离开汽车行业。尽管此事在当时影响颇大,但华泰汽车并未向FCA一般面临巨额罚款。究其原因,便是当时对于虚报数据的行为,国家《统计法》中并没有实质的处罚手段,行业内也从未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过检查。但根据我国最新实行的《统计法》中规定,对于企业事业单位虚报瞒报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以5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