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走到车边一看,就我的没被那张小白条“玷污”,那种窃喜不亚于上学时迟到没被老师发现。正当得意忘形的我潇洒打开车门,一旁的环卫大叔向我投来狡黠的微笑。
“小伙子,交警说你的车没临牌,属于未按规定悬挂号牌,他本想着把车拖走,后来只抄了车架号。”
过分!太过分了!警察叔叔你要这么较真吗,真的要对一台刚刚落地的车赶尽杀绝么?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临牌藏起来没用,交警通过车架号(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就能找到车主。其实也知道这点,只是没料到遇着个这么较劲的主。
我家旁边那条路,莫说晚上,就是白天也很少有车经过,虽然有“禁止停车”的标志赫然立在路口,但近几个月停的车越来越多,也没听说有“差人”来抄牌,我们一度以为得到默许,自然就把这里当成了停车场。
类似这种道路,完全可以划成停车场,即使白天不给停,夜间开放出来也可以嘛,既方便了附近居民,又充分利用了资源。这种模式也不稀奇了,在广州的部分区域已能见到,比如二沙岛和老城区的部分道路。如果能把全市的这种道路都利用起来,用大拇指想都知道能缓解目前大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在停车问题上,我特别羡慕德国的小伙伴。德国是当之无愧的汽车王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比中国多多了,德国人处理停车问题也高明多了。德国几乎所有城市的道路,除了一些交通量实在太大,路面实在太窄的以外,都被开发成停车场。而且这些停车场管理很有秩序,某个社区的车位一般只开放给这个社区的居民,避免胡乱停的情况。
同时,他们遍地都是立体停车楼,分分钟能停几百台车,还是全自动的,把车开到升降台就能拍拍屁股走人。另外,还有停车机器人和智能疏导系统打辅助,真正做到高效停车。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有个很凶猛的法规,想买车必须得有车位证明,而且你这个车位还得在两公里内,否则不给开证明。这样能一定程度限制机动车数量,没有固定车位的只能买K-Car(不需要车位证明),K-Car体型小,100个车位能停120台。这样还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在城市各个犄角旮旯都搞上立体车位,相当于车位数量翻倍了。
当然了,各个国家有不同国情,照搬照套别人的也不现实,我们得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停车解决办法。目前有些创业公司在做的项目我觉得有希望,通过整合城市内所有停车场资源,结合大数据处理,在APP上能实时查看到附近空闲车位。这样你的私家车位,上班的时候就可以临时租给别人,下班回来前收回就行,如果别人赖着不走,高额罚款就得了呗。
再不济,我们可以打打郑府的主意。大家知道,一般机关都有大院,晚上下班之后那么大的院子空着多可惜,不如开放出来给市民停车。
说了这么久也是白费气力,人微言轻,啥时候当了人大代表再说吧。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