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人流密集,道路狭窄。因此,在小区开车要缓慢行驶。
![]()
5公里快还是慢呢?合理不合理?
这个标准怎么来的呢?
近日,上海一小区的一起车祸,引发了网友对小区限速的热议
![]()
当天,市民徐小姐开车,在小区里缓慢行驶。这时,一名8岁男孩突然奔跑着从路边窜出,撞上了她的轿车。
![]()
经医院诊断,男孩有轻微骨折。
![]()
徐小姐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男孩完全是从侧面撞上来的,而且由于身高的原因,自己在车内是看不到男孩的。所以她做不到避让,也做不到停下。
![]()
从监控视频里看到,男孩奔跑出来,径直撞向了轿车的左前轮位置,随后受伤倒地。
交管部门认为车主超速需担全责。
交管部门通过车速测定认为:
事发时,徐小姐的车速达到了19公里/小时,超过了小区内5公里/小时的限速,因此要承担相关事故责任。
但事故是发生在小区道路内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交通法。
而司机徐小姐觉得:
车速并不是造成男孩摔倒受伤的主要原因。自己完全属于"躺枪"!由于撞击点已经是司机的视线盲区了,她无法观察到男孩奔跑过来。同时她认为,男孩的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
当时孩子的父母正在楼上吃饭,事发之后他父母一开始也知道是孩子乱穿马路,因为旁边有目击者说孩子是窜出来的。他父母还说‘应该不严重,我们一直教育他,但是他不听’。后来到医院确诊后发现骨折需要做手术时,他父母的态度是有点变化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司机徐小姐,的确有那么一点“躺枪”的味道呢?
对于此事,“老司机”们也有话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到底算谁的责任呢?
多数网友表示,5公里这个时速,在小区里真的有很多难以做到的困难存在。
![]()
![]()
![]()
![]()
![]()
还有网友认为,相比车子的时速,小区里旁边违停的车子,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
![]()
![]()
也有网友说,这要换成个大人,岂不是碰瓷了。
![]()
![]()
![]()
大家心里可能都会有疑惑,小区限速5公里到底怎么来的?谁定的?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
其实,现在国家并没有对小区内的行驶速度作出统一规定,但是小区约定俗成的标准就是5公里。
![]()
那么,这种限速标准是怎么来的呢?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就是根据人行走的速度来定的。有关测定显示,现代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是时速3.5英里(5.6公里)。
小区普遍设立限速5公里,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但实际上,车子最一般最低时速在8公里左右,再低了就容易熄火。
![]()
小区内行人很多,路况复杂。小区道路不属市政道路和城市公共道路,小区内的车辆通行管理一般由小区物业负责,一旦有车辆事故,主要由物业处理,只有当物业委托交警处理时,交警才会介入调查。所以这个限速5公里的牌子没有强制意义,因为这是物业或业委会授权立的,并不是执法机关立的。主要还是用于提醒大家小区环境,需要减速慢行。
小区内5公里限速,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车辆在小区内行驶速度还是太快,大部分人对限速标志视而不见。虽然很难做到限速5公里,但司机们平时开车进小区一定要尽量减缓车速,观察路况,小区里老人跟小孩子比较多,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无论超不超速,小区内发生交通事故,司机们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上面这个案例,小孩受伤,车主“躺枪”委屈。对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你们怎么看呢?有没有什么好点子,欢迎留下高见。
(文章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