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是否有过以下经历:准备往自己手机卡里充值500元话费,结果输入号码时操作失误,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为别人的手机号码,最终无端端给陌生人送去了500元话费,让别人捡了个大便宜。
充错话费也还算小事,起码这种操作失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像奥迪投放朋友圈广告那样搞出大乌龙,随之带来的影响那可就大了去。
11月13日,奥迪在朋友圈投放旗舰SUV Q8视频广告,但视频内容展现的车型却不是Q8,而是一台英菲尼迪QX50,让所有看到这条广告的网友们一脸懵逼。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奥迪与英菲尼迪的乌龙事件很快就在网上引起热议,广告投放的目的就是宣传自家产品,而且内容审核流程也应该是相当严谨的,奥迪这次不仅内容出现严重问题,英菲尼迪还无端端收到对手送出的年度大礼,多少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1小时30分钟之后,腾讯方面马上暂停了这则广告传播进程,同时十分主动的把锅背上,并表示会承当此次传播产生的202元费用。
这次奥迪广告事件算得上广告行业的严重“翻车”事故,因此,沃尔沃、宝沃、吉利、猎豹、广汽三菱等品牌的开始调侃,最先“带节奏”的是沃尔沃,其在微博@奥迪并让奥迪也帮忙投一个广告,而奥迪官微则在评论区给出非常大气回复。
收到广告大礼的英菲尼迪也通过微博答谢奥迪,还用中网做出与奥迪logo类似的四环相扣效果图,同时表示要与奥迪一起启迪未来,尽释潜能。短短的一句话,似乎是想暗示什么?
昨日恰逢长安福特全新紧凑型SUV锐际中文名称公布,福特官方也蹭了一波奥迪热点,还模仿奥迪广告出错事件设计出朋友圈海报,自从央视开始变得不正经之后,官方们也皮了不少。
面对众人的调侃,奥迪在昨日傍晚大方给出回应,在失误和危机面前,奥迪显得从容不迫,充分展现出大牌之风。
202元花出202万的效果
广告行业从业者都知道,广告基本上都是重金投入,而且换来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但不舍得花钱就很难效果。
广告的目的就是通过流量获得关注度,普通朋友圈广告很容易被人刷走,而且难以令人印象深刻,而对于朋友圈广告这种投放比较精准的传播方式,奥迪Q8这种相对高端的广告或许大部分用户都无法看到。
而这次“意外事故”,绝对是换来了刷爆网络的传播效果,无论你对汽车是否感兴趣、不管你是否买得起Q8,但昨日的你通过网络应该都知道了奥迪Q8这款车,这种效果或许是花202万都无法实现的。
作为一名靠码字维生的编辑,奥迪Q8并不是我对这件事的最大关注点,毕竟这是靠写稿无法实现的梦,而我真正关注的在于奥迪的公关团队。根据以往汽车品牌出现的一些“事故”案例来看,公关团队常规做法就是公布事件原因、善后、道歉及感谢。
奥迪公关团队在查明原因之后并没有急急忙忙开始走流程,在面对其它品牌的调侃时,也作出了超高情商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公关团队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许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这也与奥迪近年来的产品风格比较类似,主打年轻氛围,不再是传统印象中老气横秋的感觉。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奥迪Q8广告乌龙事件刚好发生在我试驾完Q8的第二天,在此我实在忍不住想大喊一声Q8真香!Quattro牛啤!
更多阅读
- More News -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