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电动车公布的NEDC续航,在实际行驶中往往都要打个折扣。这很好理解,就如燃油车的工信部测试油耗,也永远低于我们的实际油耗一样。
正因为有这样的差距,再加上电动车本身的NEDC续航就不算太长(当然,现在已经很多突破500公里了),所以人们对于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实际上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但是,如果我们能把421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车辆,跑出600公里实际里程来,那岂不是就能让我们彻底对电动车的续航放了心?哈哈,这样的事儿,我们前几天还真干出来了。
![]()
比亚迪在山东搞了一次续航挑战赛,我们驾驶着比亚迪刚上市的全新秦EV,从山东蓬莱前往济南。中间还特意绕了几十公里,集体记录下了行驶至421公里时电池的剩余电量。我们驾驶的6号车,仪表显示最终还有28%的电,折合行驶里程584公里。而成绩最好的车,最终剩下32%,折合全部里程的话,其续航就是超过610公里!
看到这,你是不是很惊讶,纯电动车的续航,能比NEDC标称的还长出三分之一?
![]()
哈哈!不要奇怪,如果你懂一些汽车的话,就能够想到,我们这样的成绩,是依靠较低且均匀的速度跑出来的。那你或许又要说,那这样的续航里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还真是有意义。以前我也对纯电动车的高速长途有里程焦虑,这次跑完我突然觉得里程焦虑在我这里,也许是个伪命题。
![]()
其一,现在高速服务区的直流充电桩越来越多,我们在休息的时候,完全就可以快速补电。一般情况下,像全新秦EV的直流快充,半小时能够充电50%。那么以正常的速度跑个200-300公里,电量大概还有30-40%左右。休息半小时充到80-90%再跑,完全是可行的。即便是开汽油车,我从山东回安徽老家的时候,中途也是这么间隔休息。
其二,大多数人的里程焦虑,不是中途充电时间比较长,而是担心犯错误无法弥补:万一错过了某个服务区,会在半路上跑没电,那就太尴尬了。这次的测试我发现,10%左右电量,以60-70Km/h速度跑的话,基本上能坚持60公里左右。现在高速公路,基本上50公里内有服务区,那么只要你对电量稍微有把握一些,撑到下一个服务区、甚至是下下个服务区,也没啥问题。
![]()
所以,这次测试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我知道该如何用电动车跑高速了:只要按正常驾驶习惯休息、充电,时间和汽油车差别不是很大(当然,对那些中途不怎么休息的人而言,电动车还是相对耽误时间的),而且能够比较安心、轻松的到达目的地。
当然,这样的经验,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全新秦EV,以及比亚迪其他建立在其全新e平台的车型上,而对于其他厂商的产品,并不一定会适用。因为比亚迪e平台确实有它的优势。
比亚迪全新秦EV,是比亚迪今年推出的一款重要纯电动新车。在一部分人眼里,这款车是秦EV的改款车型,因为它的车尾以及内饰和18款秦EV变化不大。但在我看来,它叫全新秦EV名副其实。基于e平台的全新秦EV,其最核心的改变,就是整个动力总成和电池组的焕然一新。新的电机性能相比2018款有所下降,但在我看来,这是比亚迪的“以退为进”——做到了更低的12.99万起的价格,让全新秦EV更具吸引力。
虽然动力性能有所下降,但全新秦EV却因全新平台的高度集成,带来了非常高的轻量化成效。查询资料得知,全新秦EV的尺寸相比老款略有增加,但整备质量从老款的1950kg降低到了新款的1520公斤,整整轻了430公斤。整备质量的降低,让它虽然电机功率下降了,但是加速感的损失并不明显,开起来非常轻快。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421公里。电池容量降低了,但是续航却增加了,这说明全新秦EV的单位里程电耗大幅降低了。电动车续航的增加,其一是增加电池密度,让相同重量的电池能充更多的电;而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增加电能的利用效率,也就是降低单位电耗,让相同的电能跑更远的路。前者相当于增加汽油车的油箱,后者则相当于降低汽油车的油耗。
从全新秦EV的技术先进性来说,它在我们这次测试中的表现,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用低速匀速换来的,比亚迪e平台也功不可没,否则,不会连丰田都准备用比亚迪的三电技术,推出自己的新能源产品了。
做个小结,全新秦EV已于11月5日在北京上市,以补贴后12.99万起的超值价格带给消费者表明比亚迪的诚意。同时,我对全新秦EV的技术先进性很有信心,在同级别纯电动产品中,已然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