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月的“车市放榜”时间,10月中国车市最大的看点,要属日系车企的竞争。根据统计,今年10月日系三强中,丰田、日产均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丰田10月在华仅售出13.17万辆,同比减少2.9%,日产10月在华销量13.9万辆,同比减少2.1%。
与二者不同的是,本田10月在华销量147716辆,同比增长6.5%,其销量再度超越日产,成为日系车企在华的榜首。同时,本田10月在华的高光表现,在超越丰田的同时,也“顺带手”将在华同比下滑6.6%的上汽通用,给超了!
具体来看,广汽本田10月销量67992辆,同比增长1.1%,东风本田10月销量79724辆,同比增长11.6%。1-10月本田在华销量已达1271286辆,同比增长15.2%,与2018年全年143万辆的总销量仅差16万辆。按照走势,本田2019年在华销量将突破150万辆。
综上所属,当日产销量预警年销目标恐难实现,且丰田销量后程乏力的情况下,本田为何继续在华保持增长态势?当然,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本田大法好”就能概括的。
从车型表现来看,雅阁、凌派、缤智、思域、CR-V与XR-V均在10月销量超过了1万辆。其中,思域从6到10月,连续五个月月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可以说,从紧凑型轿车到中级车,从小型SUV到紧凑型SUV,本田均有月销万辆产品,这是关键。
而在享域与全新思域所带来的新车效应影响下,东风本田正在竭尽全力地截取中级车广阔的市场份额,获取直接的净增量。同时,当阻碍东风本田产能问题的第三工厂正式投产之后,本田的产能释放也为明星产品思域打破了“加价提车”的壁垒。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本田的崛起,还要归功于第十代思域。当携带全新设计语言与全新地球梦发动机的思域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虽经历过一段黑暗时期,但随后本田的运动精神被思域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到CR-V与雅阁,为本田创造了很强的关注度与认知度。
同时,当合资车企纷纷开启价格战,通用旗下的别克、雪佛兰不惜用越级的优惠幅度刺激销量时,本田依然在终端市场中保持着相当健康的价格体系,即便是当时眼看就要退市的飞度,也没有出现大幅优惠的情况。要知道,在中国市场里,大降价的产品往往未必能给消费者带来购买的信心,反而是价格坚挺的产品,中国消费者会更加认可,比如iphone。
再来看到本田的产品计划,与丰田、日产相比,本田在华的产品数量是三者中最少的。但从2018年来看,本田先后推出了冠道、哥瑞、竞瑞、享域、UR-V、冠道等产品,来满足“多生孩子好打架”的中国市场。
因此,单从紧凑型轿车市场来看,本田便拥有了哥瑞、竞瑞、享域、思域、杰德五款车型,而丰田则只有雷凌与卡罗拉,日产也只有骐达、轩逸、蓝鸟这三款车型,数量上本田取胜了。同时,与丰田、日产的紧凑型轿车相比,本田五款紧凑型轿车,有三款是全新产品,这对消费者的刺激是非常强的。
与此同时,本田依旧在产品布局上留有后手,比如皓影和全新一代飞度。前者作为近两年中国市场最关注的日系SUV产品,消费者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且本田拥有缤智+XR-V的成功案例,本田依托皓影再在紧凑型SUV复制“双子星战略”,未尝不可。
当然,合资紧凑型SUV市场近年受到合资中级车的冲击,市场整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但即便皓影无法复刻XR-V+缤智的成功案例,皓影的出现,也完成了本田在华两个合资公司,从紧凑型车到中级车,从小型SUV到中型SUV的全产品布局。
而东京车展上的焦点产品,全新一代飞度也被看作是本田2020年销量攀升的绝对核心。要知道,目前中国市场的国五飞度已经销售殆尽,这对本田的销量产生了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当满足国六排放的全新一代飞度上市之后,其销量还有近1.5万辆的增长。
说到现款飞度的退市,其实飞度对本田的影响非常之大。根据数据统计,近年上半年飞度在华销量平均每月1.5万辆,而9月飞度的销量却跌至5052辆,而10月飞度更是爆出最后一批产品发火,也就是说在10月之后,因为飞度的退市,本田损失了1.5万辆的销量成绩。
这几乎是马自达在华一个月的销量数据,但本田对此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那就是新能源车市场。根据统计,搭载了锐·混动系统的雅阁、奥德赛、CR-V、INSPIRE与艾力绅,联手在2019年贡献了15373辆的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度的缺失。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混合动力市场中,除了高端市场的雷克萨斯之外,消费者在购买合资混动车型时,首选就是本田。归功于雅阁混动所创造的超低油耗表现,本田的锐·混动系统,在中国市场拥有很好的口碑,这对本田今后的新能源市场扩张,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与日产停滞不前的产品规划,以及丰田更新换代周期慢的情况相比,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为主动。从燃油车的产品布局,到新能源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本田利用一套完善的产品规划体系与价格体系,实现了在中国市场对丰田乃至通用的全面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