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大多数路口都会安装监控,一方面为了道路监控指挥中心能够及时调整各路口车流量,另一方面对路面车辆的违章情况能及时地发现并且快速处理。虽然说这些监控对于道路中的事故责任判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如果在没有监控的路段发生事故或者遇到碰瓷,那该如何是好呢?行车记录仪便给大家帮了很大的忙。
![]()
因为价格能让大多数车主接受,基本上车主为了自身利益等方面考虑,都会选择安装行车记录仪。可是在国内几乎成为必装的行车记录仪,在欧洲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有些欧洲国家允许使用,但部分国家正在规劝禁止使用;而个别国家已经完全禁止使用。为何在欧洲会有国家禁止使用行车记录仪呢?
先科普一下,在欧洲,允许运用的国家有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马耳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荷兰、挪威、瑞典、西班牙、塞尔维亚;消费者运用,但是政府制止并规劝制止运用的国家有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瑞士;完全制止运用的国家是奥地利。
在我们的概念中,行车记录仪只是用来证明是否真有违反交规和防止“碰瓷”现象的,然而,在国外有些政府并不认为这行车记录仪只是司机拿来记录交通影像的,他们认为这些行车记录仪的影像有可能涉及到别人的隐私,这个观点可能令很多人无法理解,我们只是用来拍马路的,和别人的隐私怎么可能有半毛钱关系呢?但是实际上确实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接下来就来解释一下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个行车记录仪类比成监控摄像头,可能有些人就开始初步理解了,我们的车可以自由的开到法律允许的任何地方,这就导致行车记录仪可能就变成“行走的监控”了。
![]()
那监控摄像头不也是时时刻刻监控着人,为什么不取消监控摄像头而取消行车记录仪?这当然不一样了,政府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只有在调查事故的时候才会调用,不会轻易涉及到个人隐私,而行车记录仪是我们自己使用的。
![]()
故而老外说使用行车记录仪的人,获得记录下的视频之后如果觉得比较有趣,或遇到了什么事件想要抒发自己的不平,就很可能上传到一些公众的视频网站上,毕竟我们都知道老外是非常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的,而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这些社交账号发布的视频很可能通过现在非常发达的网络传播的很广。
而这些视频就很可能出现这些情况,一是如果是遇上什么交通事故,当事人几乎是都没有打码的,这就侵犯了这些人的肖像权;二是有的夫妻会喜欢在车上过夫妻生活,毕竟老外是很开放的,要是这时的视频被拍下来,那就是更严重了,不仅侵犯肖像权,还会侵犯隐私权。
![]()
在欧美一些国家,行车记录仪所记录的这些影像资料是不能公开的,也不能被当作证据使用,欧美国家的人们也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很强,他们并不想让记录下自己的生活随便放在网上公开,公民的私生活保护很严厉,即使录像中的视频截图也是被禁止的,一旦公众的隐私发现有人用仪器拍摄的话,是会被处罚或罚款的,造成重大影响的,处罚会更严厉。
![]()
当然,欧美国家也不是都禁止安装行车记录仪,也有一些国家是允许安装的,但安装也不是像我们国内这样随便的,也是有一定的管理和监管的,这就是国情的不同,我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思并不如欧美国家,很多人还特别喜欢将自己生活中的场景随意公布在网上让人们观看,个人信息的保护更不用说了。
有这样一个新闻,说德国有一个人,向警察提交了很多用行车记录仪记录的影像信息。这些影像里面总共记录了2年时间,大约5万个违反交通规则的记录。一般大家肯定都会认为,警察会根据影像资料,处罚里面交通违反的驾驶者。没想到,最后德国警察却逮捕了影像的提供者,给他定罪,这是为什么呢?
![]()
原来,德国联邦信息保护厅有这样一个规定,如果驾驶者不是受害者,那么在没有经过对方同意,对其它驾驶者的面貌和车辆进行录像的情况,属于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提供行车记录仪影像的人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最后,德国哥廷根法院判定联邦安全保护厅胜诉。
行车记录仪在国内是一把双刃剑,减少事故发生率,提供有效的证据的同时也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问题,换个说法,或许国内对隐私保护机制和法律还不够完善,很多人对隐私的保护还不够重视也值得思考。
(文章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