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社长
这两年奥迪总希望在一些未知的领域去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比如奥迪月球车,又比如奥迪AI,而它对于纯电动这件事的态度是,为了真正的纯粹,甘愿打破传统的游戏规则:一辆燃油SUV能攀爬的雪山,我同样能轻松达到。
在奥迪看来,它并不想让纯电动只突破一方面的能力,它认为作为一辆称职的纯电动必须更加全能。
以至于这次它让我们心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e-tron一起去挑战了一次极限。
此次由成都出发,第一天到达泸定,相对十分轻松,也能更充分的在一辆e-tron车内探索奥迪带来的新科技,比如虚拟座舱对于一款纯电动车型来说能换来怎样的状态。而重点是在第二天,从泸定出发,先前往海螺沟下的磨西镇挑战攀山越野,然后翻越海拔四千米的雪山后达到康定,这还没完,接着再从康定翻越海拔四千二百米的折多山一直达到新都桥,最关键的是出发时我们所驾驶的e-tron电量未满,续航只有330公里。
可以这么来打个比喻,如果用一辆续航330公里且极其节能省油的燃油车来走这段路线,我相信没有人能十分有把握的将它行驶至目的地,但e-tron做到了。
环境是这样,温度在10度-15度,翻山时温度能达到零下,三位成年人一台车,满载行李。
得出的结论是,e-tron的续航真实,但最好是开启里程模式,相当于手机的低电量模式,这个模式智能之处在于,它能显示出如果采用里程模式后能多出的续航公里数,开启后会自动关闭空调等用电量较大的设备,将更多的电量供应给续航使用。
不过这只是e-tron功能的冰山一角,从纯粹驾驶的角度来谈谈e-tron的感受:
感受一:最像燃油车的纯电动
e-tron的油门响应没有像其它纯电动那样“一触即发”,反而是有点像燃油车那样前5%-10%动作不会太大,车辆的反应也很柔和,不会带来过于激进的表现,这种设定放在城市公路上十分实用,不会带来上蹿下跳的不适感。
此外,刹车十分灵敏,它没有像其它大多数电动车那样为了回收动能而变得疲软,更像是一种点到即止的感觉,非常利于驾驶信心的建立。
换句话来说就是当你适应了燃油车的驾驶风格后,换到e-tron上不会有适应期,立刻上手,依然是奥迪熟悉的驾驶风格。
感受二:强到没有之一的底盘配置
奥迪e-tron之所以价格不低我认为更大程度在于底盘上的配置成本较高,结构上采用的是五连杆空气悬挂,带五级升降调节,默认离地间隙为180mm,最低可到144mm,最高能到220mm,所以这款车既能看起来十分低趴,也能看起来特别硬汉。
而这五级底盘高度调校被设定到固定的路况模式中,比如动态模式底盘会自动下降,全路况和越野模式底盘会自动提升,而在自动模式下,车辆能自主判断路况的状态,并自我调节底盘高度。
此外,这套悬挂十分有效的分解了电池所在底盘的重量,95度电的电池模组并不算小,也不算轻,但这套悬挂能让整台车在动态平衡中表现得十分轻盈,同时还换来极强的抓地力。
感受三:十分智能的电控系统
对于MEB平台来说,一切都是一个起点,所以e-tron能完全抛开燃油汽车或者混动的理念约束,用电控系统重新创造一套属于纯电动车规则,而这套电控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能想到的驾驶环境,并且给予最恰当的应对模式。
感受最明显的地方第一是三级能量回收,不过调节方式被e-tron巧妙的放在了传统性能车才配置的换挡拨片上,通过加减档来实现,默认是怠速无能量回收,此时松开刹车后,e-tron的惯性很强,与燃油车D档滑行毫无区别;但调整至1档能量回收时,松开刹车后能清晰的感觉车辆通过电机制动在减速,但这一档位制动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既保证了长距离的滑行,又实施了部分能量回收;
如果再拉一下减档拨片将进入到第二级能量回收,此时感觉就会特别明显,只要松开刹车就能明显感觉到车辆的制动力,并且能从仪表上看到能量回收的状态,在此次我们下山过程中测试下来,从海拔4000米逐渐下降到3000米,采用能量回收第二级大概能找回70公里的里程。
e-tron电控另一个聪明的地方在于能很快去学习人的驾驶风格,在驾驶模式选择上具备两项全自动判断能力,一项是针对公路的(自动)模式,另一项是针对复杂路况的(全路况),也就是说这两种模式就能自我适应并调节最适合驾驶者的风格,并且车辆也会随之拿出更好的姿态。
在此次一段特别安排的山路越野上,调整成全路况后车辆底盘会先正向太高一级高度,但若发现道路颠簸较大,则会自动再次升高底盘。而在越野场景中,动力的输出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甚至有点自然吸气的味道,掌控起来非常容易。
感受四:拿捏有度的乘坐空间
e-tron来自全新MEB平台,所以整体空间的利用可以来得更加巧妙,比如即采用了奥迪A6L与A8L上最新的内饰风格,又能在设计上得到新的创新来满足更强的实用性。
首先是前排换挡杆区域,e-tron的电子换挡杆不得不说人机工程学考虑得非常完美,固定的横直手把让整个换挡过程变成一种享受,并且在操作空调控制屏幕的时候还能得到有效的手腕支撑,这对于长时间行驶在路上的人特别有帮助。
其实是前排杯架区域,由于没有变速箱来挤压空间,整体杯架能放得更低,好处在于即使放了大瓶的水杯也不会影响中控台的操作,唯一的问题是无线充电板的位置有些局促,但取放手机还算是方便。
此外是后排空间,e-tron的后排乘坐感受比Q5L提升了几个档次,左右椅背均采用了包裹座椅,虽然角度不能调节,但长途乘坐毫无压力,而最关键的是后排地板中间位置几乎没有凸起,所以乘坐5人特别轻松。
------
此次的行程虽然距离不算太长,但足以证明一点,一辆燃油SUV能前往的地方,奥迪e-tron同样能够胜任,并且还能带来更优雅的姿态,翻山与穿越或许在这之后不再是一辆豪华纯电动SUV的禁地,也由此看出,相比其它纯电动车来说,奥迪在科技上的一份坚持并非只是标签化的产物,而是更希望从科技的角度去换来更强硬的底气。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