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孟俊陶 袁桂远
责任编辑 | 袁桂远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全部的底蕴,或许魏建军是最有力量的注脚。
今年,他55岁,已过“知天命”时年,但他并没有顺从“天命”,反而更像无畏的“少年”。
10月2日,车神沙漠挑战赛,当他脱去企业家的西装革履,换上一身赛车服,驾驶VV7 PHEV在阿拉善沙漠里肆意飞扬,我知道那个“少年”再度回来了。
不同于其他企业家,魏建军的“少年期”漫长而丰富:越过一座座山之后,他似乎从未想过停息,更严厉鞭策自己,刷新自己,重新再给自己树立一个新起点。
也许,人生征途,企业征途应当如此,在不同的阶段给自己一个新起点,起点的意义在于找到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支撑点。
如果你的生命可以一直跟时代共鸣,为这个时代付出了崇高责任,这就是你的价值,这就是伟大。
魏建军就是这样一个以时代支撑点,并奏出时代强音的人。
年少时,他就迷恋汽车,曾驾驶着前苏联生产的拉达汽车在保定飞机场练习漂移,如今可以用恣意的漂移技巧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如果他当时选择做一个车手,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出色赛道人物,但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一条更加有挑战的,实现更大价值的路。
爱默生说,人的一生就是在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魏建军从26岁开启了他的造车生涯。这一条进击之路纵有艰辛,但魏建军创业的第一阶段,仍成果累累,满载而归。
布局完第一阶段,一个骨子里充满了冒险因子的人字典里显然不会有“停下来”三个字。他发现他或许可以站在时代分潮上,以中国豪华SUV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引领世界。
他有一颗中国心,更有一种世界级的抱负——以自己姓氏WEY命名推出中国第一个豪华SUV品牌,从中国走向世界,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这些,都让我联想起即将上映的《叶问系列》电影的咏春拳武学宗师叶问。他作为南方拳师的杰出代表人物,先是以佛山为据点,然后走向全国,最后打开世界通途。
叶问和魏建军身上都有共同的特质:极致追求伟大。伟大的背后,是世界的格局。叶问已经做到了,魏建军仍在砥砺前行。
走上前台的“拳师”
在没有创立WEY品牌时,魏建军很少站在前台,他更愿意待在幕后。但以自己姓氏的“all in”之后,他必须站上舞台C位。
这是他的决心,也是他强迫自己要脱离舒适区:一个“拳师”怎么能够不直面对手,不亲自上阵如何锤炼拳术。
他果敢的迈出了那一步,不带着任何迟疑和犹豫。在魏建军看来,引以为傲的成绩永远都是“过去式”,自主品牌到了打破豪华车品牌通过品牌溢价获取“暴利”的时候。
“WEY的品牌取自我的姓氏,我希望,它是名字,更是‘铭志’;而我的志向就是:从‘走上去’,到‘走出去’,把触手可及的豪华带给中国人,把中式当代豪华带到全世界。”魏建军去年在WEY品牌两周年庆典上说。
企业的性格向来与企业家的性格从来都密不可分,一方面这个性格刚毅、坚韧的军人后代从不畏惧挑战,其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不断督促着企业前行不止。
另一方面敢于冒险并在三年前敏锐判断到:中国车市 “井喷”式的增长不可复现,汽车市场势必会从皆大欢喜的“增量竞争”时代逐渐过渡到刺刀见红的“存量竞争”时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WEY和魏建军都做好了再出发的准备。
做好豪华品牌的同时并开创一个有价值的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非易事,于魏建军而言,无论是造车工艺还是质量管控的体系上,WEY都要做到苛刻的、严谨的,甚至完美的要求。
魏建军将“前行,不止”的个人精神完美地融入到WEY的品牌精神中。两年多以来的探索与耕耘,凝结出品牌内涵的最好诠释——“智在向前”以及“志在向前”。
今年上半年与中国航天成功携手,开启国家级航天科技和汽车制造跨界合作之先河的同时,也源于双方同根同源的“志向”与“智向”,这是开拓创新、勇于攻坚的民族精神与全球领先智能制造技术的一次高度契合。
截止目前,WEY品牌销量突破30万辆,成为第一个拥有30万用户的中国豪华SUV品牌。它独树一帜的“中式当代豪华”品牌印象,软硬实力并举,以强者的视角继续书写荣耀,并让超越变成自己的可能。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WEY没有辜负他的创始人魏建军,更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它踏准了中国品牌向上的鼓点,凭借前瞻的思考准确地切入市场,通过强大的产品力在红海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在电影中叶问有一招叫做“咏春听桥”,这一招需要听觉与对手出拳方向、速度预判的完美结合方能使出由守转攻的最大效果。
魏建军这位“拳师”在不断地试错中也练就了一副“听桥”的本领,从每一款产品的落子,到每一步重要战略的落地,孜孜不倦的探索都蕴藏着掌舵人魏建军对商业市场的前瞻性、战略性思考和布局。
从5G方面的部署也能窥见一二,随着5G通信时代的加速到来,WEY已率先在5G智能驾驶领域,与中国移动展开战略合作,预计明年,WEY将面向大众亮剑5G车联网研发成果,并实现量产车型搭载5G车联网。
起步即领先的电动战略
如果说5G的“子弹”还在空中飞,那电动化的“子弹”显然早已穿透全球。
以比亚迪、吉利为首的国内车企巨头早在2017年纷纷宣布,将会逐步停止售卖传统燃油车的规划。
但魏建军在判断电动化的细节处,有着独立且谨慎的思考: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化”太过于激进,“在我们定义新四化的时候,不应该只强调电动化,而是要讲清洁化。所谓清洁化或者叫低碳化,实际上讲的是通过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将碳排放值降到最低。”
同时,魏建军也拒绝“倍儿丢面”的油改电旧套路,“另起炉灶”重金打造新能源全新平台,筑在高起点上打造高价值新能源产品。比如即将问世的第二代Pi4插电混合动力平台,它可以接插电混合动力、也可以接轻混、还可以接不插电的高压车型,灵活性更强。
这也是WEY作为豪华品牌的使然,新能源领域自然也以“做高起点、安全、豪华的新能源SUV”为定位,这样将WEY品牌的豪华和环保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塑造得更为丰满。
在上个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可以看到魏建军如今将电动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即电动化与安全性并行。在电动化布局上,WEY对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研发双管齐下,并正在努力研发一款全新的纯电平台。
每一招都讲究精准,讲究格局,并能形成足够杀伤。这是魏建军做事的极致思维,创造WEY品牌如是,布局电动化更如是。
实际上,魏建军更加懂得追求完美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在产品上有更多的满足、愉悦感。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相对新鲜的“新物种”以及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的面前,魏建军甚至会抽空研究抖音短视频,关注他们喜欢的潮流。
作为汽车大佬,顷刻间切换到赛车手模式与年轻赛车手沙场竞技,在沙漠“试炼”中验证产品自信,也是品牌年轻化的一种表达。
至始至终,魏建军深谙这是一个发展、变化速度极快的市场,在保证产品质量后更要注重营销等全产业链范畴,不断提升与其高端品牌定位相符的体系支撑能力,才能在这场硝烟弥漫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我们能够感受到在WEY诞生的三年时间里,积极展开各种多元化营销和社会营销,让潜在目标群体可以充分领略WEY的品牌魅力。
正如燃爆十一黄金周的“WEY震天地间 VV7 PHEV沙漠车神挑战赛”,魏建军“敢为人先”以赛车手身份与5位专业赛车手沙场竞技,关注度非常之高,而魏建军的战车——VV7 PHEV作为首个征战阿拉善沙漠越野的插混车型也将于11月上市。
在苍凉雄奇、黄沙漫漫的阿拉善,随着一声发令枪,魏建军驾驶着VV7 PHEV冲进了大漠中,不论是起步还是行进间,都十分考验一辆车的动力及通过性能。
VV7 PHEV搭载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双流道涡轮2.0T发动机峰值扭矩输出高达387N·m,在全油门加速时,BSG电机也可提供50N·m的动力输出,凭借三者协同工作瞬间释放强劲动力,让VV7 PHEV在沙漠中游刃有余。
在此起彼伏、视线模糊的路段,VV7 PHEV凭借同级领先的毫米波雷达、前视摄像头、驾驶员监控等高新科技紧密配合,纵使漫天扬尘,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
VV7 PHEV专业级SUV底盘经过全新升级和精细化标定,最小离地间隙180mm,并具备21°的接近角和30°的离去角,即便在角度倾斜较大的沙峰上,也能在进行激烈赛事中提供有效抓地力,控制车身姿态。
保定车神,世界拳师
车手魏建军气定神闲的驰骋在阿拉善沙漠上,回响着的马达轰鸣声让他更为陶醉其中,挥洒自如,这位自家生产的与之并肩的“战友”能够让他做到真正的从容不迫。
魏建军“放下身段”走进VV7 PHEV的车内,一方面出于他本身对于汽车的热爱,另外一方面更是想通过比赛来担任自家的首席产品体验官。这是作为“拳师”以此检验自己下盘功夫的最佳方式。
有人说此刻的魏建军像极了丰田章男,比如他们都非常喜欢赛车且都是一等一的赛车好手。有人又从“魏建军”管理企业的方式上称其为汽车界的任正非,两人都信奉严苛的“军事化”管理。
但魏建军一直都是魏建军他自己,驾驶着VV7 PHEV的他,始终牢记的使命是“智在向前”。
在我看来,魏建军“亲征沙场”,成为WEY品牌的赛车手,表面上制造了热度话题,但背后应该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首先他应该是WEY品牌的“首席产品体验官”,检验产品性能是否足够出众。其次,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这一举动,达到一种“知识管理”。
无论是制造还是驾控,魏建军对于汽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 他完全可以利用他个人的“知识管理”来改进效率。
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发端于创始人的“知识管理”,比如运动相机企业Go Pro、李宁运动服饰等。
知名管理学者陈春花认为,知识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
这正是魏建军的优势,作为一个“车神”,也作为一个汽车企业家,他完全可以把WEY做成世界级。
武学没有止境, 汽车向上也同样不应该止步。
《一代宗师》里叶问怀揣着“天下之大,何止南北,勉强求全就等于固步自封”的理念促使其一直走在“寻高山”的路上。
“与强者共舞,才能变成强者”,强大的对手,永远都是成长最好的伙伴。WEY品牌理应与世界同步,与最强者为伍。
自创立以来,魏建军的眼界早已将WEY放置于全球化的构想中。首先魏建军时刻坚守着“做品质绝不让步”的原则,车身线条每一处的刚柔并济,车内配置每一处的兼收并蓄,WEY都以全球化的科学技术最为直观的呈现。
其次WEY品牌看到了大河奔涌的新时代,历经30年的热血与探索,站在新起点的同时具备了整合全球资源的实力和能力,推动中国汽车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和领域。
目前,WEY品牌构建了以保定为中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全球八大研发中心布局。而位于俄罗斯图拉州的海外独资工厂也已于今年建成投产,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第一家涵盖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
魏建军不仅仅着眼于WEY,还心系中国自主品牌的“大家庭”。长期以来,“外形山寨”,“技术抄袭”,“品质低劣”一顶顶帽子牢牢扣在中国汽车品牌头上,不过今非昔比,中国汽车制造一直在“前行”。于是当有人站在过去的视角批判中国汽车粗制滥造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回怼对方并多次公开支持自主品牌,这样的情怀如同一位拳师维护着中国武术一般。
而未来的WEY也将登上世界的平台与汽车界的百年企业进行竞争。
“在德国建立技术中心,以德国市场为起点,计划两年后正式全面进入欧盟市场。”当魏建军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宣布这一计划时,何尝不是在给世界下达一纸“挑战书”。
以中国品牌为名,以中国“拳术”开路,站上世界拳台。当下世界本来就以中国为中心,WEY恰逢其时。
这是一场注定不可避免的“世界格斗”,魏建军还有2年时间全面进化拳术。从保定车神到世界拳师,魏建军再一次刷新自己,再一次给自己设定了新起点。
只不过这一次,他一起步就与世界同步。这也可以看作是魏建军作为WEY的赛车手,并作为WEY的首席产品体验官的一次世界级的交锋。
企业最高层以赛车来检验产品,这会是中国品牌一次有深意的创新尝试。
彼得·德鲁克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这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就会造就创新的灵感,从而能让一件简单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规的突破。德鲁克认为,创新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要做的是某件具体的事,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谁能保持对未来的敏感,谁能以开放的心灵面对新思维,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的赢家。
魏建军正举着有力的拳头,朝着这样的方向,大步迈进。
>>>> 延伸阅读
—— WEY惊艳到你了吗?
—— WEY的使命也是魏建军的使命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车谈会》微信公号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