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过周末」由煮海时间和车谈会联合真诚呈现
朱自清在《匆匆》里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十一”长假竟然在悄默声中仅剩1天时间了,我们好像又陷入了“7天碌碌无为”的真实幻觉中,据说节后大部分人都有明显的节后综合症,比如焦虑、无法集中精神等。
的确,身处996工作制的我们,存在着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对未来发展的焦虑,我们时常对长假抱存以美好的希冀,但从来没科学的安排时间最终只能陷入懊恼焦虑的无限循环中。
有人说告别节后综合症最科学的方式便是阅读,因为阅读一方面能够让人聚精会神,另一方面在阅读上花费时间至少能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浑浑噩噩。
但年轻人往往都是,懂得一些道理,却难以执行终究好不过一生。
在2018年我国成年人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41.5%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一本好书,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捧起一本书,往往都还没有看到最精彩的部分遂弃之。
我也更加不建议带着纯功利性的目的看书,相反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本好书,整个过程带给人的功效也不会仅是缓解节后综合症这么简单。
0
1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一些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书则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是的,一本好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并不是每本书都能改变一个人的思考路径。
这或许也是《一本好书》节目再次回归的意义吧,作为一档引领国人阅读,旨在成为国人阅读指南的场景式读书节目,首季11本书为观众带来11个不同的世界,带领其走进了11段不同的人生,并由此出发去阅读原书激发新的思考。
《一本好书》在读书节目跟大众阅读生活的勾连中下了很大功夫,其最大的创新就是以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书中名场面,试图勾起你的阅读兴趣。
同时,每一期再设计一个巧妙的讲述者,用于串接表演片段,形成较高效率的内容展示。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期《三体》,赵立新饰演的罗辑,既是讲述者,又是原书的男主角,赵立新扮演的书中人物罗辑一上来发问,便被马上吸引进去了
“如果地球上生命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那么浩瀚的宇宙中,就一定还有无数拥有生命的星球,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是地球,我们在宇宙的什么位置?”
“为什么我们今天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他们的回复呢?他们在哪呢?”
“他们为什么不出来打个招呼呢?”
这种亦虚亦实的角色穿插既能带领观众快速过渡一些非关键性的片段,又能调动观众的活跃度。节目为了照顾每一个观众,每一期还辅以身处在第二空间的专家和作家“圆桌派”式的专业点评解析,让观众在观看好书中得到喘息,并对新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吸收。
有一个很俗但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读书有什么意义?
我想《一本好书》首季的书单便是一个回答。正如宣传片中所述的那样——你会在《月亮与六便士》《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发现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自己;会在《霍乱时期的爱情》《查令十字街84号》里发现无法抑制情感,热切的自己;会在《尘埃落地》《无人生还》里发现美好又脆弱的人性中迷失的自己;会在《暗算》《万历十五年》里发现无常命运中彷徨的自己;会在《三体》里仰望星空上下求索的自己。
而读书的意义之一正是在别人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看见自己。
0
2
总导演关正文特别注意把悬念留给观众这件事,他从来不主张代替观众读书。他在首季结束时说:“我希望这只是我们共同阅读生活的一个开始,世界上的好书一定不是只有这十几本,但是我们希望把这件事情长期做下来,能够不断地积累到一百本、二百本甚至更多。”
当时我便相信会有第二季的问世,因为关正文最想做的节目还是《一本好书》,《见字如面》仅仅是其衍生品。所以赵立新、王劲松这些“老戏骨”也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在舞台上演绎经典名作。年轻的观众拒绝说教,但不会拒绝有趣的知识,更渴望知识变得有趣。
他同时也是《一本好书》的“绝对幕后者”,他会想法设法把那些年代久远、门槛高深的文化经典,用独特的形式转化成年轻人手机上“有趣的东西”。
所以,他力求与众不同,宁愿花费两年的时间来打磨全新的节目形式和设计,同样对表演的细节也要求与原著严丝合缝,力求最佳呈现出书中的复杂人性。
在临近收官之期,《一本好书》连续获得2018新周刊“中国年度新锐榜”“推委会特别大奖”、Sir电影首届文娱大会“年度最佳综艺”、2018腾讯视频星光盛典“年度口碑节目”、南方周末2018年度盛典“年度创新案例”奖等诸多殊荣,节目最终也以9.2的高分名列2018年度网综豆瓣评分榜首。
如今回顾起来,从第一季《一本好书》的选材来看,从《万历十五年》王劲松饰演沉睡在定陵中具有上帝视角的老年万历,将老中青三代万历同台的场景连接了起来映射出中一个帝王内心的真心写照。
到《霍乱时期的爱情》中 “一生只够爱一人”与年轻一代爱情现状的对比,王洛勇演绎下的“阿里萨”浑厚而又深情的台词演绎、既内敛又饱含激情的肢体表演引发大家对爱情的共鸣与深思。
最后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牛骏峰张宥浩两人饰演同一人的不同时期,真实而不虚伪、真情而不矫饰,带给观众心灵的慰藉。
一部好作品至少能够提供鲜活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这个“大众阅读试衣间”承载的已不仅仅是阅读本身,更有时代、人性、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深刻内容。
0
3
同样,第二季节目也继续遵循严格的选书标准,在坚持全球化视野选书的同时,更侧重对当下现实生活有参照价值的书籍,回归后的首期书目《红岩》,以及后续包括《骆驼祥子》《简爱》《鲁迅杂文集》,这些都成为了节目组钦定的“塑造价值观之书”。
从预告中可以看到,节目最开始,即通过于震所饰演的“许云峰”,向年轻观众隔空喊话:“今天大家将要看到的,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小说,重要到什么程度?这部小说它影响了中国整整两代人的价值观,它告诉了你,为什么你今天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要了解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你必须读这本书。要了解你的今天,你也必须读这本书。”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节目选取《红岩》一书中最惊心动魄的片段,“许云峰”在被捕之后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拒不妥协,眼睁睁看着战友因为自己的“固执”遭受严刑拷打,他本人也难逃牺牲。或者应敌人要求,拍一张举杯的照片登报。
相信新的一季也不仅仅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经典书籍内容进行普世化解读,而会更加强化在剧本改编、戏剧冲突的层次,去给演员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舞美场景上更追求精致化的呈现,打造更为鲜活和逼真的沉浸式舞台效果。
豆瓣上的一位观众的评论我认为最为贴切:《一本好书》像一杯茶,需要细细的品味,香味悠长细腻,捧起茶杯就不愿意放下,追根溯源想知道茶叶的出处。
于震在饰演许云峰的串联中一再强调“去看看这本书吧”,这何尝不是节目的初心所在:无论何种形式的改编都代替不了原著,通过这些影视化、舞台化的努力,将视频观众转变为读者,那么节目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最后,究竟什么是一本好书?《一本好书》节目想承担起的就是对于节目组所认可的好书“广而告之”的责任,而对于那些带有知识焦虑的人一本好书能够提供独立思考和鲜活认知是一方面,其中还包括能从一本书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意。
罗素说:“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申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十一长假最后一天,距离假期结束还有5个小时,距离《一本好书》第二季首映仅有0.5小时,但愿大家花1小时的时间细细品味这款宝藏节目,让阅读成为兴趣,想必焦虑等一些节后综合症全都会抛诸脑后。
>>>> 延伸阅读
—— “综艺之神”的男人
02 「一起过周末」一个中国男人教育了美国企业,奥巴马还成了他的“粉丝”
—— 属于曹德旺的传奇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车谈会》微信公号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