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宝马:我的“鼻孔”成长史》中讲到,宝马在上世纪50年代末陷入了财政危机。而在度过危机后的60年代初,宝马再度卷土重来,它们的新车是1961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宝马1500。这款更加现代的车型不但为宝马带来了霍夫迈斯特拐角,经典的双肾型进气格栅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尺寸被进一步缩小,搭配上两侧与车灯相连的横向格栅,颇有种当今一体式设计的味道。
![]()
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莫过于宝马2002了,这也是宝马首款量产涡轮增压车型,为此后的宝马注入了运动的基因。
![]()
1968年推出的豪华车型2500同样延续了这样的设计,只不过它将双圆灯变为了四圆灯,这也是日后宝马的经典设计之一。
![]()
1972年随着赛车运动的复兴,宝马成立了高性能改装部门宝马Motorsport,它正是如今宝马M的前身。首款概念车宝马Turbo大胆的采用了楔形车身设计并加入了鸥翼门,当然最受人瞩目的还要属那对“小鼻孔”了,但由于恰逢石油危机,这款车最终并没能量产。
![]()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宝马开始不断完善它们的车型布局,其中就包括了如今3系、5系和7系的前身,而它们的设计也基本都延续了这套“小鼻孔”的思路,我们经常能在动作电影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
时间来到了1985年,宝马开始考虑它们未来的汽车设计该何去何从。于是在那段时期,伴随着车型的更新换代,双肾型进气格栅逐渐从原本的纵向矩形被拉宽成方形,最终在90年代变成了圆润的横向矩形,也就是我们如今熟悉的宝马。
![]()
90年代末的一系列收购让越发强大的宝马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了21世纪,而带它进入新世纪的是宝马首位美国裔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它的首款作品正是2001年面世的第五代宝马7系。班戈为宝马带来了一套符合21世纪的全新设计,整辆车都变得更加敦实,双肾型进气格栅也变得更加现代与圆润。虽然这样的改变此前饱受争议,但最终的市场表现却恰恰相反,宝马超越了奔驰成为了当时全球销量最好的豪华汽车品牌。
![]()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兴起,宝马在2011年发布了全新的子品牌宝马i,并在2013年正式上市了i3和i8。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双肾型进气格栅将如何发展,宝马似乎给出了答案。摒弃格栅传统的进气作用,却依旧保留其轮廓线条,我当时对这两款车的前脸造型相当满意。
![]()
不过随着2016年宝马百年的到来,它们对于双肾型进气格栅的设计似乎又给出了全新的答案,这便有了我们此后看到的这四款“超大鼻孔”概念车。
![]()
![]()
![]()
![]()
回顾宝马百年历史,其独特的进气格栅设计在每个时代都有着全新的诠释,从最初的纵向椭圆,到如今的八角方形,始终不变的是宝马没有放弃它。即便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对进气格栅有更大的依赖,以特斯拉为首的一批全新车型也纷纷取消了格栅设计,但宝马依旧保留了下来,因为这就是它们的图腾。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需注明来自一号汽车
如发现非法转载,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