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看熊猫》
作为女儿,这只叫明的大熊猫是母亲的掌上明珠。出生后,她便在母亲的呵护下快乐地生活,咿呀学语,茁壮成长。她学会了翻滚、爬树,她学会了与母亲对话、与小伙伴玩耍,她学会了寻找食物、享受阳光的沐浴,她学会了躲避猛兽的袭击。那是一段优哉游哉的日子,山林间随处都可听见明的笑声,看见明的笑容。
日子就这么轻松、舒适地过着,明的母亲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毛发光滑、柔顺,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她身材苗条,婀娜多姿;她动起来浑身是劲,安静下来后又楚楚动人。可以预见,从小就是美人胚子的明,长大了一定会是窈窕淑女、优雅迷人。
好景不长,在明还不到一岁时,一群陌生人的闯入,打破了世外桃源的宁静,击碎了母亲对明的美好期待。非法捕捉大熊猫的人,成为这片土地的入侵者。
20世纪30年代,战争频发、意识落后,动物保护观念还没有形成。当时,濒危动物大熊猫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过自从法国神父爱尔芒德·戴维把大熊猫标本送到巴黎展示后,整个西方世界都对这个新物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纷纷来到中国,捕捉这种珍奇的动物。这些人穿梭于崇山峻岭,贪婪的目光对准一只只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大熊猫。
明是幸福的,因为她有疼爱自己的母亲以及快乐的童年;明又是不幸的,因为非法捕捉者让她与母亲分离,让一切快乐和宁静,戛然而止、化为乌有。
被抓住那天,明正在享受美食。竹子很嫩,味道可口,有一种熟悉而又令她陶醉的清香。当时,阳光洒满了整个山谷,芬芳四溢。鸟儿在歌唱,旋律婉转,歌声明亮。明沉浸在美昧之中,并琢磨着吃饱后与小伙伴玩游戏。
后山有一棵大树,几只同龄的大熊猫相互叫板、互相比拼,看谁能最先爬到树的最顶端。比赛已经进行过很多次,却从未分出胜负。
好几次,明都快要成功了,无奈四肢的力量实在无法支撑她日渐丰满的身体,在最接近目的地时掉了下来。此时,她并不知道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那些陌生的面孔屏住呼吸、蹑手蹑脚、战战兢兢,看着毫无戒备的明,强忍住内心的窃喜。这是一只体型偏小的大熊猫,他们有信心抓住。
在明毫无防范意识的情况下,一张巨大的网从天空撒下,将她死死罩住。她瞬间感觉到了危险,但已来不及了。她疯狂地挣扎、呼叫,四肢蹬弹、横冲直撞。
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妈妈不在身边,小伙伴也受到惊吓四散逃窜。偌大的山野间,只有孤零零的明,以及虎视眈眈的捕猎者。
野蛮的力量太强大,明毫无还手之力。
一番抗争后,她蜷缩在网里,渺小得可怜。捕捉者提着收拢的网,一路小跑来到山坳间。草地上有个笼子。笼子粗陋、肮脏,压坏了一片娇艳盛开的花儿。
野蛮人打开笼子,将明丢了进去。
接着,他们抬着笼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下走去。他们手忙脚乱但走得很快,恨不得直接从山上飞到山脚。有个家伙脚被崴了,但只是“哎哟”了一声,继续一颠一簸地继续飞奔。
蹲在笼子里,明很孤独、无助。笼子里没有竹子和水,就连明媚的阳光,也被木框剪碎成一道道暗影。这个木条做成的笼子,粗制滥造。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笼子里散发出恶臭的气味。
但是,真正让明感到绝望的是,她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越来越遥远的青山绿水,依稀可见的农家小院,还有满脸麻木的人群,都让明意识到,自己正在远离家园。她不知道自己要被带到哪里,她更不清楚等待自己的是怎样的命运。
明哭了,泪水从眼眶溢出,默默流淌,将黑白相间的毛发打湿。
本文节选自蒋林先生《熊猫明历险记》。
蒋林先生,青年作家,《看熊猫》杂志主编,读者报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