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本该行不通,但后来确实就通了。
有些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有件事是确定的:引擎后置是不对的——就像一个弹弓,车尾沉重的引擎总想跑到车手前头去……这道理谁都懂。但保时捷911——最快的在售车型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车型之一——尚且还将它的引擎放在车尾。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谜题,一边是无可辩驳的物理法则,一边是显而易见的繁荣现实。
对后置引擎的批判是正确的吗?
事实证明,我们确实对后置引擎抱有偏见。也就是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联想妨碍了我们对后置引擎的认知,这是理念上的,而非工程学上的不合时宜,这不是一个有关致命缺陷理念的悲情传说。而这个故事尚未完结,它讲述的是“一项前途光明的技术发现自己与恶人结交之后悲惨的,不可避免地被玷污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传奇
历史上有一篇关于后置后驱布局的车评,Bernard W Crandell于1949年发表于美国杂志《机械图解》:
“反对后置引擎设计的理由有哪些?主要原因之一,是重量分布。沉重的机头放在后轴上,车辆的重心移向了车尾。这意味着当车辆失控时,比如在冰面打滑,车会倾向于掉头往后走,就像射箭把箭尾先射出去。而一旦发生撞车,沉重的车尾会前移,把车身和乘客压扁。”
“即便那些后置引擎的拥趸也意识到这点。几乎所有车型都保留了前车盖。据说他们去掉了车尾框架和引擎的防护。由于前轮负重不足,转向不会积极,风冷也是一个问题。后置引擎有什么好处呢?车头更短,视野更好;车尾更重,牵引力更强;引擎噪音和热风不再进入车舱;必要的动力组件更少了,首先去掉的是长长的驱动轴,以及它在地台留下的小山包。”
这些争论和今天差不太多。
小拉尔夫挥拳击向Corvair
著名维权律师Crandell专门提到了通用汽车的一款概念车,Corvair。可别把它与60年代的雪佛兰Corvair搞混了——1965年,拉尔夫纳德在其影响深远的论辩《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中提到的那款后置引擎明星。装置平六引擎的Corvair被纳德描述为一场“单车事故”。他断言其车轮会严重外倾,从而导致各种惨烈车祸。
你可能会想后置引擎怎么会导致车轮外倾呢?你是对的,它们不会。导致车轮外倾是单摆臂式悬挂的特性,这种原始落后的独立悬挂系统安装在Corvair上,将车轮牢牢固定于驱动轴,任何颠簸都会导致显著的倾角变化,且伴随着抓地力缺失和明显内束倾向。如果颠簸发生在弯道中,就意味着转向过度,或者更恶劣的引擎制动转向过度。
没错,后置引擎车诸如保时捷356和大众甲壳虫安装了单摆臂后悬,但奔驰190SL、300SL、Triumph Herald这些前置引擎车同样安装了单摆臂后悬,他们都一个毛病。雪佛兰于同年带来了Corvair升级版,装备了真正的独立后悬,甚至更时髦的造型,问题一夜之间都解决了。那本毁誉参半的书,帮助纳德成为一名英雄,一位消费者维权先锋,以及美国环保运动的发起人。
尽管 Corvair当时很受欢迎,且持续多年热销超过20万辆,雪佛兰还是决定在1969年将其停售。我确定纳德那本书和福特野马的竞争加速了它的灭亡。
后置布局的悲剧在于,一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辆后置引擎车有一个声名狼藉的特色——它是希特勒的最爱。
转动惯量
这不是说你可以置之不理就完事儿了,而是媒体广泛引用物理定律来说明为什么后置引擎车是危险的,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作为在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工业工程学专业上过一学期的学生,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不要和极惯性矩混淆了,转动惯量是物体对转动的阻力,话不多说,你只需知道,惯性越大,质量越远离旋转中心。
在我读过的很多汽车杂志上,这个概念已通过钟摆效应进行广泛说明:线头上的重物会自由地摆来摆去,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但保时捷911不是一个钟摆,而是一把大锤。的确,如果你握住锤柄的末端(要抡起来并非易事吧?),把它扔出去,锤子会在致命动能驱使下开始旋转,但扔锤子与驾驶后置后驱车不同,恰当的类比应当是握住锤头一端扔出去,这样就一点儿也不可怕了。
原始性能
为了更好掌握前、中、后置引擎车在绝对性能方面的差异,你只需看勒芒就可以了,在这种理想的激烈的环境中,任何动态短板都是藏不住的。
就像四轮驱动车把两轮驱动车赶出拉力赛舞台一样,当人们理所当然认为后置引擎车会被赶出赛道,911系列却在同级赛事中制霸多年,从未被赶走。当然,特制赛车全是中置引擎,包括保时捷自己的头号勒芒竞争者 911 GT1。到了必要的时刻,即便是保时捷也会选择中置引擎(Boxster和Cayman也是如此)。保时捷确实提到了新布局有关重量分布的一些好处,但其主要优势在于气动效应——将引擎前移,就可以在车尾安装扩散器了。
现实生活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911天生就难于驾驭。我大概开了1万英里才适应了它的横向抓地力。我对911动态表现的第一印象,是在一次试驾中产生的:销售员在进入湿滑环岛的最后一秒刹车,并向右猛打方向,车停得太急,我脖子都扭痛了,没有侧倾,没有晃动 ,没有缓冲,一点也不轻盈,就这么硬梆梆地刹停了 。
当时我一直轰着油门,等回过神来,我们正以120迈时速沿着辅道飞奔,我不得不踩下刹车,我的老天这车简直梦幻,不只因其一以贯之的迅猛反馈,还因为,尽管深踩刹车,车身也没有骑到车头上去。
开了两万五千英里之后,我可以真诚地说,我从没觉得后置引擎是一种邪恶势力。尽管我是它的狂热信徒,我也看到了它的不足。除了硬如磐石的底盘,它的问题出在车头,而不是车尾。伟大的Georg Kacher不久前在汽车杂志上讲,急速中的911方向稳定性很差,他说得完全正确。在全油门时,车头会异常的轻。但这也正好显出它的真正不可思议之处——车头这么轻,怎么过弯如此梦幻?
原文链接:
https://www.carmagazine.co.uk/car-news/industry-news/the-porsche-911-the-car-that-shouldnt-work-but-does/
编译|休不眠
来源|编译自《CAR》
图|网络
前沿资讯 原创观点
最有逼格的原创型汽车新媒体品牌
新浪微博:@驾仕派
驾仕派现已入驻各大媒体平台
汽车之家、今日头条、易车、搜狐、网易
界面、凤凰新闻、汽车头条、淘宝达人、百度百家
企鹅媒体平台、ZAKER、一点资讯、掌上汽车
日均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000次
版权联系:jiashipa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