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告威马汽车侵权一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备受业界关注。近期,吉利再次向高级法院提起诉讼,这次更是向法院提出了公开审理的申请。最新消息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状告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案将于9月17日正式开庭。
![]()
实际上,吉利和威马就侵权一事对簿公堂已经快一年之久。大概在去年10月份左右,吉利就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而威马一方则一直表示,自己不惧怕挑战,威马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有信心赢得官司。
此前,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对该案进行过两次不公开审理,因此案件相关判决情况外界也不得而知。不过从吉利上诉到高级法院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此次审理是否能够公开也还要看威马方面是否同意。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讲起。在2009-2014期间,沈晖就职于吉利汽车,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甚至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中也有所参与。巧合的是,他正是在吉利汽车上升期离职,转而成立威马汽车。
此外,威马的另一名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副总裁陆斌也曾任职吉利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在职期间完成了吉利子品牌整合和经销商网络建设。另外沈晖也在不经意间透露过,威马的核心团队很多都是原吉利的同事。想必当年沈晖再讲这番话的时候,想的是借一下老东家的光环,绝不会想到如今成了两家对簿公堂的一根导火线。
![]()
的确,只要查看威马核心人员的履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都是原吉利的核心。威马汽车首席财务官CFO张然曾担任吉利执行董事,负责吉利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基础设置装配以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兼董事的杜立刚也曾参与过吉利并购沃尔沃谈判团队;威马汽车董事、首席运营官徐焕新也曾任职沃尔沃,并主导过新能源技术的开发等等。
如此看来,也难怪吉利如此气急,沈晖出走的同时挖走了吉利的半壁江山,自家高端人才纷纷流失到竞争对手手中,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无疑都是巨大的打击。但是否能就此说明威马侵权,吉利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另一名被告主体侯海靖,原本是吉利汽车副总裁、吉利成都基地的总经理,主要负责威马成都研究院的车型开发工作。在离职后不久便加入了威马,成为联合创始人。侯海靖出走的同时,更是带走了成都研究院100多名研发人员。
巧合的是,吉利成都研究院新的负责人上任之后发现,研究院存储核心数据的电脑硬盘遭到人为物理性破坏,而这块硬盘里存储的正是当年吉利最为畅销的GX7车型的原始数据。这对吉利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侯海靖的出走与硬盘的毁坏究竟是否有直接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吉利与威马的梁子,从那时起就已经结下了。
![]()
不过让吉利更加坐不住的,恐怕是后来威马推出的首款车型EX5。轴距和轮距两个数据是判断两款车是否出自同一平台的关键,轴距可以微调,而轮距是无法调节的。威马EX5的轴距是2703毫米,而吉利GX7的轴距是2661毫米,也就是说,两款车的轴距相差仅为4.2厘米。可关于轮距,即使是在威马汽车的官网上,也找不到关于威马EX5轮距的数据。而据深喉报料,威马EX5的轮距与吉利GX7居然惊人地一致。
![]()
![]()
如此巧合的雷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GX7车型原始数据遭到破坏与侯海靖出走威马之间的联系――究竟威马EX5是否是商业秘密侵害后的成果?
吉利与威马的这场大戏不可谓不烧脑,吉利拥有多少证据我们也不得而知,众说纷纭下,无论这场诉讼的结果如何,都能一定程度上为其他造车新势力敲响警钟。在大量资本涌入的环境下,造车新势力更加应该尊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专注正向自主研发,遵循应有的底线和原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