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探亲大军正在出没,拥堵成为了假期的关键词。什么时候过节可以不被堵在路上?“报告机长,前方有车,在飞!”这一略显荒诞的对话,或许将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堵车的终极解决方案。
近几年,车企们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来解决城市拥堵的交通问题,不过就算真的能商业化落地,看看节假日“贫瘠”的陆地资源,显然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毕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间正在不断膨胀。
据相关统计,到203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75%,这意味着未来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将有2.5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由于许多地区的地面基础设施已经满负荷运转,因此“飞行汽车”或许正是应对城市化挑战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而据9月9日最新消息称,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经再度联手布局空中出行业务,或许正与该市场的增长潜力有关。
具体来说,自从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单一股东后,双方合作不断。此次双方投资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轮首轮融资,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领投。并且将主力于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机型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的商业认证,助推商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吉利控股还将与Volocopter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在中国生产和推广后者产品,将城市空中解决方案引入中国。
这也是吉利与戴姆勒继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smart品牌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双方在出行领域的合作都没有走传统路线,一直在为了部署未来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领域。
并且相较于这两年传统车企都在说“我们要转型做出行公司”,吉利显然属于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触角直接从陆地延伸到了天空。两年前就曾把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万别认为吉利有钱任性,一口气出手两家飞行汽车公司,其实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产品从本质上来说更像汽车,它是有折叠机翼、需要跑道起飞的混合动力产品,飞行里程也比较长,超过600公里,上天能飞落地能开,可以在城际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
而本次刚刚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则看上去更像电动直升飞机,它采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续航在35公里左右,适合从市区到机场这种短距离运输。
因此,前者适合长航程场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飞机,满足城市间出行需求。后者则更适合短航程场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铁、出租车,满足城市内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着吉利空中出行项目的覆盖范围已经初显完备。而从专车到飞行汽车,“陆空立体出行”布局这一领域,吉利无疑也已经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列。
试想一下,未来手机上按下一键打“飞的”,远处“飞行汽车”疾驶而来,在面前缓缓落下,是不是颇有白马王子踩着七彩云来接你的心动?
当然了,像吉利一样看好飞行汽车前景的,还有众多传统车企、航空巨头,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头空客不仅和奥迪研发了具有飞行功能的自动驾驶汽车PopUP,自行研发的单座、电动、自动驾驶的飞行汽车“Vahana”,也已于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试飞。
谷歌联合创始人投资的飞行汽车公司Kitty Hawk则与另一家航空巨头波音达成了战略合作系,共同开发飞行汽车。
阿斯顿马丁发布过一个概念飞行汽车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实现量产。
网约车巨头Uber也曾展示过“飞行汽车”的概念机,可乘坐四个乘客和一个飞行员,并计划在2020年进行测试运营,2023年推出“空中的士”服务 UberAIR。
日本在飞行汽车领域也一直没闲着,日本政府曾经提出过一个目标,2023年要实现飞行汽车商业化,明年的东京奥运会据说就要用飞行汽车来点燃圣火,承担这个任务的就是受到丰田、松下支持的初创企业CART!VATOR。
毫无疑问,当下的飞行汽车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多年来很多企业都在研发飞行汽车,只不过近两年由于轻型复合材料的技术进步,让大幅减轻飞行器重量成为可能,所以飞行汽车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不过话说回来,与自动驾驶汽车一样,这种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障碍,目前还难以判断飞行汽车需要发展多长时间才能够落地,商业前景也难以判断。飞行汽车几时才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要考虑的不止是技术,更有法规和成本的考量。“安全、法规、航空管制等问题,都将是制约飞行汽车实际应用的问题,毕竟在天上没电了可不比在陆地上。
还有价格也是一个需要跨过去的坎儿,飞行汽车的初衷是让我们的通行比拥堵的道路上更快捷便利,但是目前飞行汽车的通行成本就像乘坐直升机一样,还是会非常高,是阻碍商业化推广的难题。
但是我们的通行会拓展到天空,这肯定也是必然趋势,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会居住在城市,而陆地交通显然承担不了这个负荷。与此同时,相关分析报告预测,2040年,仅美国的“空中出租车”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70亿美元,这么大一块蛋糕摆在眼前,无疑也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一市场,为行业添砖加瓦带来更多的可能。
说到最后,无论飞行汽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落地,最终能否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终极解决方案,能够有吉利这样的中国企业率先在这一领域布局,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我们知道在未来的空中出行竞赛中,中国肯定不会落后,甚至有可能领先了。而对于吉利来说,近年来通过战略投资与戴姆勒组建高端出行公司以及在Volocopter项目上联手,一幅面向全球用户提供的“陆空立体出行”蓝图更是雏形显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更多精彩文章
Habit Media 旗下新媒体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