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无道不孤」 收获有温度的旅行
每周一三五 11:30按时推送
昨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无数英雄故事又再一次振奋着人民群众的内心。而在抗日战争的胜利里,有一股百折不挠,英勇善战的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远征军。
1941年,中国远征军成立,随后赴缅作战。
从昆明到同古,十万军兵败走缅甸。
从滇西到龙陵,勇夺滇缅公路,守住了抗战生命线。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我的祖父和外祖父,在抗日战争里一个为国家捐躯,一个为国家守住了生命线。
晏欢(右),深圳建筑师,抗日名将潘裕昆的外孙,远征军文史顾问。为本文资料提供者。
我的祖父晏福标,1944年8月8日在衡阳保卫战殉国,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6军新编第19师第56团少校营长。
1944年8月4日,我的外祖父潘裕昆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与美军部队攻克了日军据守的缅北重镇密支那。
仅四天之隔,这两名素不相识的中国军人创造了各自生命中最伟大的事业。
而他们的子女,又像命中注定一般走到了一起。在抗日名将代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军人的英勇故事,在这种无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所驱使下,2005年我开始研究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我曾经和朋友远渡重洋,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带回来两万三千多张照片,让中国远征军的历史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里,并带起了一股“重走远征军之路”的热潮。
也和两位曾是外祖父下属的抗日老兵成为忘年交,并帮助他们重获荣誉。
也和导演朋友一起拍摄《发现少校》纪录片,把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呈现在世界面前。
因为特殊的命运安排,我成为了中国远征军历史研究的先行者。
我曾经重走过一段中国远征军的路程,在经过惠通桥时,我眼前有三个样子,照片资料里惠通桥被炸前后的样子,和眼前修复完好的模样。
这也是为什么重走的意义于我而言跟普通的旅行者并不一样,别人也许只是为了回忆历史,而我,是站在了我外祖父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感受同一份慷慨激昂,捍卫山河的决心。
▲外公潘裕昆将军在缅甸西保站在缴获的日军坦克上
中国远征军历时3年零3个月,总计投入兵力40万,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一笔。
中国远征军在那3年里,踩出了五条大撤退路线:野人山路线(第五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残部);英帕尔路线(英军、史迪威司令部和新编第38师)葡萄福贡路线(新编第96师残部);滇缅公路沿线(第五军军部部分、第200师和第66军的新编28、29师);景栋路线(第6军第39师、暂编第55师和暂编第49师残部)。
这五条大撤退路线,串起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缅北大撤退、滇西缅北战役、光复腾冲、松山战役、龙陵战役、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
▲攻克腾冲的巷战 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
每一次战役,都是抗日老兵们用生命在捍卫祖国,他们牢牢记在脑海里的“战争画面”,是中国远征军英勇抗战的最真实还原。
老兵记忆里的
中国远征军历史
奇袭密支那,是中国远征军最漂亮的一仗,也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役。
在“奇袭密支那”的作战计划里,没有空投补给这个环节,因为行踪要绝对保密,士兵们每个人带足半个月的干粮和必需药品就出发了。
如果超过那个时间,不能完成作战任务,士兵们即使没有被敌人杀死,也会因没有补给而困死在那里。
大部队到达密支那的过程十分艰巨。有的时候要手脚并用地爬峭壁,有时要连夜凿出台阶,以供攀援。
辎重连和迫击炮连要翻阅峭壁时更为困难,骡马和人往往不能在一条路上行进,为了绕过一个悬崖峭壁要绕很远的路。
上坡时,骡马走不动,人要扛着马屁股走;下坡更难,得有人走在前面顶住骡马前胛,后面有人拽着马尾巴,以防坠入山谷。即便如此,还是有超过一半的骡马累死或摔死在途中。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前线的战友们还是按时完成了潜伏任务,在美军空军的配合下,完美奇袭密支那,成为了CBI战区最成功的军事行动。
尤广才在回忆到那段战争时,脸上依旧难掩自豪之情。“本来在特务连的我是没有机会上到最前线和敌人直接对抗的。后来有机会上战场,还要感谢潘裕昆师长。”
尤广才曾是晏欢的外公潘裕昆的下属,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60多年以后,晏欢与尤广才成为了忘年交,关于尤广才心中那段惊心动魄的远征军历史,也开始渐渐为人熟知。
在“奇袭密支那”之后,眼看着前方不断传来捷报,尤广才连里的战士总在身边不断嘀咕:“仗都是人家打,难道特务连就得一直站岗放哨,坐在看台上看别人打吗?”于是一天早上早操完毕,我特别去找师长潘裕昆,向他请战。他微笑地看着我说:好,部队就要出发,向缅中进军,决定把你连配属到149团进攻西保,你们要打个漂亮仗!”我还记得我的回答:“一定不辱师长使命,坚决打个胜利仗!”
▲密支那战役照片
西保战役虽然顺利,但是特务连还是伤亡了20多人。最使我悲痛的是我失去一位贴身号兵周勇,他连20岁还不到。
也正正是因为西保战役,我才有机会把名字留在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里的《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附表第八》上,并在“功勋事迹”一栏上上,获得了“忠勇果敢,指挥从容,行动坚决,于三月十六日攻破敌坚固阵地,一举追敌至数英里,使敌不逞而抵抗。”的评价。
▲西保战役照片
有人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最后的集合是在墓地上
1934年前后,读高中的赵老先生加入了抗日的“河北省学生第一集训队”。
1945年,赵老先生作为会场警戒工作负责人,见证了9月9日南京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从“七.七”芦沟桥走向“九.九”金陵城,赵振英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整个抗战的历史。
▲赵振英老兵年轻时的照片
晏欢有一次去探访老人的时候,带着老人去了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
抗战胜利后,云南省政府在腾冲为反攻中阵亡的远征军将士修建了这处国家公墓。
从来凤山小团坡的山脚至山顶,依编制密密地排列着9000多块阵亡将士的石头墓碑,碑上刻着每位烈士的姓名与军衔,在山顶上,还有一块大型纪念碑。
通往山顶的台阶很长,赵老先生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敬上一个军礼。大家劝老人,休息一会儿再往上走,赵振英却一直爬到了山顶。
他告诉我们:“这些弟兄都是战死的英雄,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都在山顶的大碑里。我要是停下来休息,不是让他们看笑话么?”
那天同去祭拜的,还有一个来自香港的警察代表团。在墓碑前三鞠躬后,年轻的警察们合唱起了《满江红》,赵老先生也加入其中。合唱结束后,人们又向纪念碑集体敬礼致敬。
按照军衔来算,在场的人里,赵老先生的职务最高,于是,这个昔日的少校营长,再一次拥有了“发号施令”的权力。
“向英勇献身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英雄致敬!敬礼!”老兵一声令下,“叭”地一声,众人整齐划一地举起了右手。
那一刻,在场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们都没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从平淡的生活中,毅然走上沙场
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中,守住家国
从满眼苍夷到歌舞升平
我们永远怀着崇高的敬意
仰望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
点击开启你的定制之旅
# 不孤旅行推荐 #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