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从问世以来,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威马即使支持者众多,但始终饱受各方的攻击和质疑。其中最惨的,当属威马。相比零星的车主维权,威马此刻却被官司缠身,原告方竟还是财大气粗的吉利!
去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的名义向国家高院提起诉讼,将威马汽车及其所属的3家子公司(即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告上了法庭。本案将于2019年9月17日在上海高院开庭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吉利方面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或将成为国内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索赔金额最高的诉讼案件!
针对吉利方面“侵害商业机密”的指控,威马方面看似气定神闲: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硬创新”的科技实力派,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的初创人员均为“老吉利员工”:
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曾任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及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职期间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板块“劳苦功高”,后续更是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营运;
威马汽车首席财务官张然,曾任吉利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职务;
威马汽车监事周鹏,曾任职沃尔沃中国主席办公室主任;
目前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曾任职沃尔沃负责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相关主导工作。
……
坦率来说,只凭借几张履历表,就判定威马“侵害商业机密”还是站不住脚,我们期待吉利在审理案件之时,能提供足够充分的证据。
但不管判决结果如何,吉利的一纸诉讼,可谓是对威马的釜底抽薪。众所周知,今年对所谓的“造车新势力”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一边是新能源车补贴的退坡,一边是传统车企的“燃改电”,再有特斯拉建厂国产。即使是最被看好的蔚来,也难逃重压。
屋漏偏逢连夜雨,威马的D轮融资,也在最近忽明忽暗,前途未卜。
今年3月8日,威马汽车官方宣布完成C轮融资,资金总额达30亿元人民币的,本轮融资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截至C轮融资完成,威马汽车累计融资已近230亿元人民币。
此前,蔚来汽车CEO李斌就曾公开表示“200亿元只是门槛资金”,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感慨“200亿元不够花”,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曾表示:“搞一个汽车公司起码要三四百亿元。
由于威马暂无IPO计划,却始终有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用户服务及渠道拓展等等的资金需求,所以C轮的这笔融资的消耗殆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只能不停筹措着下一轮融资。
于是时间来到了今年5月份,有外媒曝出日产方面正计划收购国内某家造车新势力25%的股份,外界推测威马汽车、浙江合众新能源和理想汽车其中之一或是其选择对象。
而日产相关人士则回应,日产方面确实有意购买中国某家造车新势力15%-25%的股份,但是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名义出资,计划将其吸纳到联盟中,因此更像是投资而不是收购,至于是哪家新生车企,对方称仍在洽谈阶段并未透露。不过这个消息放出之后,时隔几个月都没什么新音讯了。
反倒是威马汽车CEO沈晖在7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威马汽车正在寻求全球投资者的融资,可能会筹集多达10亿美元的资金,并以海外融资为主。谁知此时,还没有等来新融资,吉利的官司却来了,加上民间车主的维权活动,威马能熬过这段困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