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汽车品牌喜欢剑走偏锋,特别是在车型的定位上,很喜欢综合起两类完全不同车型的特点,最后体现在一款车上面。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很好理解——希望在一款车上面同时吸引两类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在一款车上面同时融合两个领域的特点,会导致一心不够二用的情况发生,两个方向都没有做好,往往得不偿失。
车型跨界往往是豪华品牌开启,比如奥迪想让轿车拥有接近城市SUV的通过性,所以有了Allroad系列;宝马希望SUV拥有接近轿车的驾驶感受,所以开创了轿跑SUV的先河。话又说回来,Allroad的本质还是旅行车,轿跑SUV的本质还是SUV。
所以最终还是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来增加另外的特长,否则就会像前文说的一样两头不讨好最后失去了灵魂。
宝骏RC-6和RM-5就是定位为轿车和MPV但是又带着跨界元素的车型。
宝骏RC-6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款轿车,甚至还采用了掀背式车顶设计,仅仅只看车体的话,很容易将其看作是一款轿跑。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它又像是一款SUV,因为有一个对于轿车来说很高的底盘,接近200mm的最小离地间隙已经超过了不少的SUV。
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自达的CX-4这款“SUV”,实际上就是一台加高了底盘的马自达3。所以这类车型不论说是SUV还是轿车都不太合适,就将其称为跨界车吧。
宝骏RM-5是一款MPV,但是设计师很明显给这款车赋予了一定的SUV风格。最为明显的它拥有一个MPV中少见的长车头,然后车尾又拥有一个倾斜角度比较大的后风挡,所以从侧面看过去并不像传统的方正的MPV车型,更像是一台底盘较低的SUV。同时,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雪佛兰的沃兰多,也是综合了MPV与SUV两者特点的一款车。
两款车型拥有相同的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有车道保持、弯道辅助与全速段(0-130km/h)的自适应巡航,也就是说可以在道路驾驶中一定程度的解放驾驶员,不用全神贯注的驾驶车辆。
实际体验过程当中,只要设定好跟车距离以后,后车在起步之后就可以很快的提升到与前车相同的速度,并且按照这样的速度行驶,加速的过程并不突兀,也不迟缓。对于前车的减速,这套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的反馈也很灵敏,会很快的做出制动反应,刹车的力度很轻柔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车距,不至于让驾驶者感到紧张。
在实际拥堵道路的情况下,前车的停车时间在小于3秒的情况下,所驾驶车辆不用驾驶员踩油门也可以启动,超过3秒之后则需要驾驶员轻踩油门让车辆启动。只不过不建议在堵车的时候使用这套系统,因为车辆的起步相对缓慢,很容易被其它车到的车辆加塞,如果全程使用该功能,的确可以很轻松的驾驶,但是估计会被无限制的加塞。
弯道辅助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在自适应巡航的前提下,尽量让车辆自身完成一些小弧度的转弯,而不需要驾驶者转动方向盘。车辆会根据弯道的弧度,适当的降低车速,并且实现自动转向。如果弯道比较急,车辆依然会降低速度,但是这时候就需要人为的转动方向盘实现转弯。
需要注意的是,L2级别仅仅是较为初级的驾驶辅助系统,驾驶者不要过于相信电脑,即便开启这些功能也要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整个驾驶过程中要准备随时接管车辆。
在驾驶过程中,操作导航、播放音乐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导航的操作。就算拥有了CarPlay也需要手动输入目的地,在驾驶过程中是比较危险的,而靠边停车又太不方便。近年来,这些操作都可以依靠语音控制系统来完成,但是一套糟糕的语音控制系统则会让人抓狂,相信一些朋友多多少少有过类似的体验。糟糕主要体现在反应慢和识别精度不高上面。这样一来,本来应该很方便的语音控制系统反倒变成了累赘。
宝骏RC-6/RM-5的语音控制系统很有特点,目前的大多都需要驾驶员说出类似于“嘿,Siri”一样的固有唤醒语,这样的好处就是只要不说出这句话系统绝不会错误识别,缺点就是效率不够高并且比较“中二”。
宝骏RC-6/RM-5则不用说出特定的指令去唤醒,随时说出打开空调、调节音量、播放谁谁的音乐、导航到某某地方都能够很快的被识别,并且在说完之后,可以马上说出下一个指令,而不需要等待上一句话的反应时间。缺点就是如果声音不够大,并且有一些方言语法习惯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指令识别的错误,但是只要车内声音没有太吵杂,普通话相对比较标准的时候,这套语音识别系统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实际上,这套系统是车辆与手机协同工作的结果。车辆负责语音的收集与识别,而链接手机则是为了获取手机上的更多应用,比如音音乐播放器、微信、地图等等,如果不连接手机的话,就只能使为数不多的自带程序,实用性大大下降。但是这又与CarPlay的原理不同,CarPlay相当于投屏,完全依赖于手机,宝骏RC-6/RM-5这套系统还有着自己的算法以及逻辑。
这套系统的易用程度不能说有多么的高,但是至少不难用,识别速度还足够快,即便识别错误之后也可以很快发出下一次指令,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便捷性。
这一次的试驾安排有些不符合常理,没有开放道路驾驶环节,仅仅准备了封闭道路的自动驾驶测试,而且也并没有用偏向轿车的RC-6来体验场地驾驶,而是让作为MPV的RM-5来参与,而且这个场地的设定并不是用来感受动力衔接以及底盘支撑性以及转向性的,更像是让体验者感受车辆转弯半径而设定。
绕桩的桩桶并不是常规的直线摆放,而是Z字形放置,并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很近,这也就构成了几个连续的回头弯,并且还是每一个弯道必须方向打满。这台车的转弯半径倒是不大,只不过回转圈数稍微有些多。即便是直角弯,设定也仅仅能让车辆以很慢的速度通过,所以对于转向以及底盘还是无法感受,就更别说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了。当然这是一台入门级别的MPV车型,操控性不是放在第一位的。
至于宝骏RC-6,则仅仅让通过了几个不同高度的台阶,更多的似乎是模仿城市道路中的开上马路牙子,姑且这样理解吧。
道路测试的环节实在太过于有限,因此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就没办法和大家细聊了。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请作者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