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整体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政府再出手救市。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涉及汽车行业:
"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支持购置新能源汽车,促进二手车流通。"
2018年国内车市出现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19年持续下跌,汽车消费减速是主要因素。今年以来,政府已经多次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此份《意见》的力度和范围更大,尤其是"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引发强烈期待。
目前,汽车股集体走强,领涨大市,一汽夏利、华菱星马今日(28日)开盘涨停,资本市场对救市新政展示出信心,然而,业界人士却淡定许多。
为什么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救市新政满怀期待?
![]()
谁是第一个取消限购的城市?
这不是政府首次给汽车限购"松绑"。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限购地方2019年和2020年车牌增量指标数量须在2018年基础上分别增加50%、100%,且要求取消无车家庭购车的限制。
今年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再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相比之下,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出台政策的机构层级更高,范围也更大。
但是,作为政府文件的《意见》,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具有约束力,具体由各地行政和业务单位操作执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要结合限购地区的实际情况。各限购地区具体如何落实,要因地制宜,道路拥堵状况、购车诉求、空气质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北京,取消限购几无可能。
![]()
那么这类地区将如何"放宽"限购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认为,"放宽"可能存在几种情况,可能放宽购车资格,也可能放宽汽车数量,让更多人拥有汽车的概率更大。
今年6月初,广深已率先出台限购松绑政策,今明两年两地分别新增10万和8万个车牌指标,其余城市暂未跟进。《意见》出台后,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城市陆续放宽限购,悬念在于,谁将会成为第一个取消限购的城市?毕竟当初实施限购政策是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出发,一旦取消,会否加重城市交通负担,该如何治理交通拥堵,都是城市管理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停车位,该如何跟上汽车的增量,城市布局和规划又该如何跟着改变,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短期内拉动车市作用有限
国家为汽车限购"松绑",最终目的是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拉动车市增长。但车市销量下降,是因为限购吗?
2018年,中国车市结束28年的增长转而向下,截至目前下行势头仍未停止。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同比下降13.5%和11.4%,比2018年4.2%和2.8%的跌幅扩大不少。
今年以来,政府曾数度出手救市,如1月底出台"汽车下乡"政策,4月1日起生产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但效果都不理想。此次给出指导意见的是国务院,虽然层级更高,但能打到"要害",让车市止跌回升吗?
车市跌跌不休,"元凶"是宏观经济环境下行,百姓收入减少,消费力下降,作为非刚需的汽车商品,销量自然受到影响。
目前,一二线城市汽车市场相对饱和,三四五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速较快,成为拉动我国车市增长的生力军。放宽或取消限购,影响的是已经实行汽车号牌限购政策的一二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贵阳、海南等9个省/市,给整体车市带来的增量非常有限。
事实上,行政干预虽然能让市场变得更理性、稳健,但利用政策调整市场下行趋势,难度很大。要改变车市下滑势头,除非这个市场本身已得到充分调整,离底部不远。目前来看,虽然下半年车市进入传统旺季,国五国六切换期已基本结束,最近两个月同比降幅收窄,但也改变不了车市下行的趋势。再者,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加上这份《意见》不具备法律效力,要在短期内迅速改变车市下行趋势,可能性极小。
如此看来,短期内要想看到这份《意见》的雨点,可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