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苏鹏
旅行车始于美国,流行于欧洲,如今其在中国市场也将迎来春天。
在北欧这片沃土,旅行车成了其大街小巷最常见的车型。数据显示,A级与B级旅行车占据了北欧41%的市场比例。在瑞典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为了凸显欧维这个老头的特立独行,他的始终开着一辆三厢版萨博车,这在电影一众旅行车中间格外显眼。
![]()
旅行车能在北欧“野蛮生长”自然有它的道理。作为家庭中的用途享乐工具并非代步工具,旅行车在北欧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台车,而是一种生活情调的宣示,代表着生活品质。
得益于经济的发达,北欧人普遍生活富庶,再加上气候原因,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寒冷,所以他们有更多的假期时间来享受生活。与此同时,美国人忙着打理自己的农场,中国人大多负责照顾着一家老小,这也是皮卡与SUV能在美国与中国走红的原因。
旅行车在中国“水土不服”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市场也拥有着风靡大江南北的两款旅行车——标致505和桑塔纳旅行版,两款车大多数都被用作公务车。在当时那个汽车文化匮乏的时光里,昙花一现的两款车也代表了中国更高层级汽车文化的风花雪月。
遗憾的是,在中国消费者的眼里,旅行车的“大屁股”远远没有三厢车的后备箱迷人。三厢轿车至今在中国市场都扮演者“正宫娘娘”的角色,她也接连挑落了想要上位的两厢车和旅行车。
![]()
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初消费习惯不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购车始终是所谓的“面子工程”,旅行车没有轿车的“贵气”,也没有SUV车型的魁梧,这就使得旅行车代表的诗和远方没有用武之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发达的北欧,富庶的北欧人民早已脱离了“买车看面子”的状态,懂得享受生活的北欧人民在谋划去哪旅行的同时,中国人民还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所以拥有更大空间、更强通过性但没有轿车符合国人眼缘的旅行车能在北欧找到自己的天堂。
此外,进入中国市场的旅行车大多非富即贵,一半的旅行车车型都集中在豪华品牌中,并且还是以进口的形式销售,高昂的售价使大部分“瓦罐迷”们望而却步。
或将迎来春天?
我们有理由相信,旅行车在中国市场只是时运不济,并非没有翻身之地。在购车年轻化的今天,曾经不温不火的跨界SUV近期也得到了逆袭。
![]()
随着购车人群的更迭与人均GDP的增长,旅行车的形象或也将在消费者面前得到改观,并且其代表着诗和远方的大后备箱也开始有用武之地。
拥有敏锐嗅觉的豪华品牌似乎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春天,相继推出各自引以为傲的旅行车。比如奥迪A6 allroad quattro、奥迪A6 Avant、奔驰CLA 35 AMG猎装版、宝马3系旅行版、沃尔沃V90 CC、全新沃尔沃V60等车型。
除了豪华品牌积极布局旅行车这一小众细分市场之外,合资品牌也在积极向里面渗透,占据15-20万这片领地。真正引起了“旅行车”这个话题关注度的车型是一汽-大众蔚领,这款以“跨界旅行车”为宣传噱头的产品似乎从上市之日起便表明了来意。
一汽-大众蔚领已经打响了第一炮,在今年,更有望将引入中国市场的旅行车包括全新福克斯旅行版和全新卡罗拉跨界旅行车,而且此次这两款旅行车是以国产的方式在中国投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旅行车进入中国市场,寒冷的旅行车市场也吹进了一丝暖意。虽然SUV车型和轿车车型依旧会是市场上的销售主力,但这并不影响旅行车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与发展。
在消费升级以及年轻化的驱动下,旅行车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也许只是时间问题,未来越来越多的旅行车进入中国市场无疑会推进旅行车被接受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