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7大谣言,第一个90%的人都信了!真相在这里
皆电GeekNEV 2019-08-20 09:38:45 2
时至今日,每每提及电动车,还是会听到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像是“开电动车有辐射掉头发”、“换电池的钱可以买台车”、“电动车被撞了就会爆炸”、“国产电动车很Low”...等等,其中不乏黑电动车找乐子的网友,但确实还有许多人信以为真。作为电动车界不吹不黑的老司机,我们还是要跟大家理一理:关于电动车,有哪些和事实相去甚远的误解。
如果问手机电池耐不耐用,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说不。刚买的新手机续航猛如虎,没多久包里就得常备充电宝,从“两天一充”到“一天两充”都是常规操作。
由于电动车的能量来源也是电池,所以很多人自然认为:电动车的电池和手机一个尿性,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
确实,电动车和手机都是使用锂电池,但决定锂电池寿命的,不是使用时间、而是循环次数。电池循环是指电池完成一次100%用电充电的完整过程,譬如『电池用尽再充,然后一次性从0%充至100%』和『充一点用一点,分两次从30%充到80%』都是一次完整的充电循环。
举个不太严谨的例子:一台手机,正常使用一天一充,2年算700个充放电循环,电池此刻衰减明显;一台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雷打不动每天开5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实现700个充放电循环需要多久呢?4900天,也就是13年5个月。
发现问题在哪儿了吗?虽然电池衰减会受其它很多因素影响,但仅仅是手机和电动车的充放电频率区别,就足够导致电池衰减速度的巨大差别。
由于对电池衰减的不理解,直接导致了第二个误会——电动车的电池用个三、五年就得换,而且,换电池的费用可以买台新车。
首先,作为现在电动车的主流配置,三元锂电池的理论循环寿命在1500次左右。算上其它各种因素的削减,实际使用中的完全充放电循环也可达到800次以上,而25%~75%之间的浅充浅放,循环可达到1200次以上。即使除去后半个生命周期续航里程不够用的情况,也基本能做到与车同寿命。也就是说,只要合理用车,就不存在“用个三、五年,电池就必须得换”的前置条件。
而且,别忘了把技术成本降低考虑进去,现在的电池成本和几年后的电池成本,并不是一回事儿。
实验数据来自Battery University
其次,电池成本虽然占整车购置费用的30~50%,但在电池的生命周期中,许多商家都会为电池的异常衰减提供护航。譬如承诺XX年/XX公里之内,电池衰减超过80%就免费更换电池;譬如提供电池残值回购;譬如提供电池终身保修等等。
并且,国家对动力电池出台过相关政策,规定厂家对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必须满足8年12万公里的质保期,电池衰减必须满足“500次充放衰减不超过10%;1000次充放衰减不超过20%”。也就是说,正常用车,你并不需要为电池的故障和异常衰减买单。
为什么标称续航400公里,我跑了300公里就没电了?!
许多车主会误以为“续航是一个固定值”,如果跑不到这个数据,就是电动车质量有问题。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厂家的责任。新能源车海报上的续航数字一个比一个响亮,60km/h等速续航500公里,但综合工况续航只有350公里,开上路实际续航说不定只有250公里。为什么?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续航标准不同,二是续航是个变量。
『最大续航、等速续航、综合工况续航、实际续航』各种概念,『NEDC、EPA、JC08、WLTC』各种标准,决定电动车“续航”的,往往不是车体性能,而是厂家的话术。
实际上呢?不同环境、不同路况、不同驾驶习惯、堵车与不堵车、高速与低速、高温和低温...全都会影响电动车的实际续航,即使同一个人开同一条路线,每次的续航消耗都会不同。
这是锂电池的物理特性,而非质量问题。不少商家抓住了这个漏洞,为了广告效益大作文章,让电动车的实际续航与标称续航落差越来越大,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也越来越强。
当然,一辆合格的电动车产品,它的实际续航和理论续航会尽可能的相近,这取决于车体性能以及车载算法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怎么了解续航才靠谱?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打榜”查看皆电的《打榜实测》栏目!
笔者还经常听到两个说法:电动车不能跑高速、电动车不能开空调。
先说说高速的问题。必须承认,电动车跑高速的确不如燃油车方便,一是高速行车掉电加快,二是续航里程短、充电频率高,三是充能时间长。就像我们皆电今年春节发起的『电动车返乡挑战』,结果扑街了:
但同样是电动车跑高速,我们在浙沪地区的实测却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