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在摩托车出现的一百多年里,诞生了无数个品牌车厂,但大多数都随着经营上的失败或战争原因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凯旋算一个。
![]()
关于凯旋的历史我们讲过很多次了,不过今天咱们不来聊凯旋的摩托车,而是聊聊凯旋在造摩托车前的轶事。
1887年,舒尔特就与一家名为威廉•安德鲁斯的小型自行车工厂合作,为“凯旋自行车公司”生产自行车。
安德鲁斯在与“凯旋”的合作中倾注了很多的心力,设计、制造出了多款式样新颖、质量可靠的自行车,有单人两轮的,单人三轮的,还有双人骑的,产品一上市就为“凯旋”带来了极好的口碑和反馈。
1890年,在考文垂市中心建起了一座大楼,这里就是“凯旋自行车有限公司”的新厂址,这里生产的自行车都冠以“凯旋”的品牌。一直到1940年,这里都是“凯旋”的总部。
新厂有了,产品有了,销售网络有了,还缺少一个优秀的技术主管。这时候查尔斯•海瑟薇(Charles Hathaway)凭借高水平的技术专长赢得了这个职位,他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起到了关键作用,凯旋自行车很快得到了媒体的好评。
1891年,“凯旋”公司又挖到一个厉害的角色——阿尔伯特•富兰克林(Albert Franklin),这是一个对“凯旋”很重要的人物。他被任命为海瑟薇的助手,后来凯旋有名的双化油器技术就是他研发出来的。各位,以后见着叫富兰克林的一定都巴结着点儿哈,我怎么觉得凡是这名字的人都特厉害呢~~~
一切迹象都在表明,“凯旋”公司正向着光明的未来迈进,贝特曼开始扩张业务范围。1892年,凯旋自行车销售网络的触角已伸向美国,业务蓬勃发展。三年后的1895年,英国著名的邓禄普(Dunlop)公司看上了“凯旋”,因为凯旋的自行车卖得越好他们的轮胎卖的也就越多。
邓禄普的总经理哈维•杜•克罗斯(Harvey du Cros)收购了凯旋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并在英国收购了许多自行车店以扩大销售网络。“凯旋”将与邓禄普的这一合作称为“唇齿相依”,在凯旋的历史上可称为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事业正处于上升期,邓禄普又给了资金支持,这时候的贝特曼真是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他开始大展拳脚拼命扩大生产规模,甚至在1896年德国纽伦堡都开设了凯旋的自行车制造厂。
但天有不测风云,商业社会瞬息万变,生产销售双丰收的好景到1898年中断了,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短缺导致成本上涨,销售面临艰难困境,另一方面盲目扩张生产导致产能过剩,这时候的“凯旋”公司几乎到了破产的境地。
苦闷、迷茫的贝特曼这时候开始思考“凯旋”将要向何处去的问题了,他想起了一件事:三年前舒尔特曾买了一辆德国产的摩托车——希尔德布兰德•沃尔夫穆勒(Hildebrand Wolfmuller),还曾骑着它在考文垂的大街上跑过。
他赶忙叫舒尔特在一起商量,俩人从1885年世界上第一辆“戴姆勒”摩托车聊到舒尔特的这辆“穆勒”,又从自行车聊到了摩托车,“凯旋”的未来似乎依稀可见……
在那个年代对普通人来说,自行车就已经是一个奢侈品了,可舒尔特却认为“烧油的自行车才会有未来”,于是他们果断调整方向开始关注摩托车的开发。
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经过许多次说服董事会,经过坚持再坚持,1902 年3月,第一辆“凯旋”摩托车轰鸣着驶上了考文垂的街道。比利时制造、211cc排气量的“米内尔瓦 ” (Minerva)发动机安装在一个经过改装的自行车车架上,只能产生2匹马力,最高时速40公里/小时的“凯旋”摩托车诞生了。
事先并没做什么宣传,媒体似乎也并不太看好它,因此英国对这辆“凯旋”摩托车的出现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只有《自行车新闻》杂志在1902年5月21日做了一个短篇幅的报道,却连一张照片都没舍得登。
接下来的是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凯旋开始加大产品排量,征战曼岛TT,在比赛中拿到名次,渐渐开始全面转入到摩托车制造业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蓝字(Triumph凯旋进入中国市场!官方店铺7月份开业!)看看我们之前推送过的凯旋完整版历史文章。
目前的这些摩托车品牌中,并非所有都是一开始就造摩托车发家的,今天我们留言区里讨论讨论,你认为哪个品牌的发家史最有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