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直接下结论:短期拉高转不能去积碳。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什么叫积碳?
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在特定温度下,和发动机缸壁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并粘在缸壁上,才是积碳。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发动机产生的速度远远高于发动机积碳的消失速度,会对发动机寿命和工况产生危害。
尤其如果你的车还是缸内直喷的发动机。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因为燃油喷射方式与其他发动机不同,会让其缸壁更容易产生积碳。
但是无论是你哪种发动机,当你发现发动机的积碳超出可承受标准了,就必须去正规汽修厂做一次缸内清洗。
![]()
2.坊间老司机们的处理方式靠谱吗?
相信各位身边的老司机都是无一例外的告诉你们:找一个大直道!狠狠地来一波地板油,把转数拉高,烧掉积碳!
单从字面理解,老司机们的做法有错吗?乍一看没有太大问题。他们是希望通过高负载高转速,让发动机因为快速做功,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直接将缸内积碳烧掉。
![]()
但是他们认为的短时间产生的热量,足够清理积碳吗?
答案是不够,反而还会促进积碳的形成。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工作原理:
积碳产生的温度在195-290℃之间,而在200℃的条件下,积碳的生成速度最快。所以当缸内局部温度达到200℃左右的时候,就会形成积碳。
注:发动机90℃的工作温度,指的是冷却液温度,而燃烧温度指的是发动机缸内油气混合气燃烧时的温度。燃烧室的温度是远远高于90℃的。
![]()
而当某些特定的部位的温度区间刚好在195-290℃之间时,多多少少就会有积碳在这些部位生成。
那么问题来了,燃烧室的温度在什么值的时候,不会产生积碳,甚至可以去除积碳呢?
“Effect of Elevated Piston Temperature on Combustion Chamber Deposit Growth” (内燃机机活塞积碳影响因素)将这个临界值很明确的指了出来:
当局部温度达到325℃以后,发动机内附着的顽固积碳会被剥离,相当于此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足以让积碳被清理。且,一旦温度高于325℃,完全不会有积碳产生,而且这些掉下来的积碳会随着发动机尾气排出缸体。
3.但是,短期高转可否达到燃烧室排碳温度值?
答案是否定的。
积碳产生的部位涉及到所有和油气混合气直接接触的部位,如缸体内壁,活塞表面,进气门,排气门以及气门室盖。
在普通汽油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油气混合气的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然而,活塞仅仅是表面温度是300℃左右,理论上不容易产生积炭。
![]()
插个题外话,不容易,并不会代表不会。某些情况下,车子或多或少都会燃烧机油,汽油与机油混合物,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积碳,只要有初始碳层产生,活塞表面就会产生“挂帘效应”。
关于这个“挂帘效应”,有车友有一个生动的解释,我仅贴出开大家感受一下:
洗脸池下水口有一层滤网,如果平时只有洗脸水,肥皂泡,唾沫啥的,那怎么也不会变得更糟,水一冲就没了,但是一旦挂上一根头发,那所有脏东西就会慢慢附着在上面,越积越多,最后堵住。活塞上的积碳同理可证。
常年受积碳困扰的车友都深有体会,对比而来,最受伤的不是活塞,而是进气。
进气门吸入的是低温的油气混合气,温度范围是170-190℃。但是在短期高负载高转速的工况下,进气门的温度会达到270℃左右,刚刚好达到了积碳的临界值。也就是说:你短时间踩几脚地板油,由于温度不够高,积碳反而更多。
![]()
但是,如果你是长期处于高负载高转速工况的话,气缸内部温度足够高,是可以排出积碳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赛道上的赛车积碳极少的原因,赛车发动机的工况往往是长时间的高负载高转速,其缸内温度持续远远超过325℃,基本不会产生积碳。
所以当你发现积碳后,别急加速,短期拉高转,这样抑制积碳的形成效果是极其不理想的,甚至会带来更多的积碳。这个和锻炼身体一个道理,你花了半辈子把自己吃成一个胖子,搏命似的跑两天健身房,掉不了几斤肉,反而越吃越多。
所以,建议各位不要常年高档位低转速行驶,这样会加快积碳的形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车则客服,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