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的股票价格跌至它上市后的最低点时,跌幅超过70%,无疑是一件让该企业高层焦头烂额的事。汽车行业从来都是有跌又涨,汽车企业也从来都在波峰波谷中震荡,能存活下来走向强大的,要么是因为实力强劲,要么是因为历史悠久有其他方面的价值,还有一种是始终拥有不错的运气。
诞生于106年之前的阿斯顿马丁,如今正面临着上述情况。这家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就在最近宣布,受欧洲需求降低影响,其上半年亏损之后,该公司的股价于7月31日暴跌17%,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低点。而引发股价下跌的,是集团所公布的数据,税前亏损788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6.73亿元,而这个时间范围是,6个月,半年。
007无法拯救股票价格
自2014年Andy Palmer接任阿斯顿马丁的CEO以后,他一直在践行扭亏为盈的计划,通过更新车型阵容,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尤其是拓展中国市场,并在此计划的引导下,阿斯顿马丁于2018年秋季完成上市。
而随着公司上市,股价一路下滑,从上市初期的19英镑每股下滑到了如今的5英镑以下,跌幅超过70%。
于此同时,阿斯顿马丁的盈利状况和销量状况也都发生了震荡。集团公布,截止2019年上半年中,税前亏损达到了7880万英镑。
在销量部分,美洲、亚洲的表现相对较好,使得阿斯顿马丁的总体批发需求上涨6%(注意,只是批发需求),但在英国本土市场及欧洲其他市场的需求,发生了下滑,也让阿斯顿马丁对全年预期进行了下调。
简单说,阿斯顿马丁如今面临着新的困局,股价持续下滑,运营状况不佳,税前亏损7880万英镑,大本营欧洲市场的销售遭遇问题,且全球最大销量市场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有所缩紧。
但对于阿斯顿马丁而言,这种亏损、股价下滑等等,并不是它最大的困难。这家体量偏小的超豪华车制造商,此前多年一直在遭遇亏损,且多次更换东家。
2012年12月8日,意大利私募股权基金InvestIndustrial公司表示该公司已与英国豪华跑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达成一项股权收购协议,前者将支付1.9亿欧元收购后者37.5%的股权。InvestmentDar以持有的64%阿斯顿马丁公司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原因是:阿斯顿·马丁自身已经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去研发下一代的车型和引擎。
27年前,阿斯顿马丁的前任东家是DavidBrown,这之中阿斯顿马丁还被福特汽车所收购,并在2007年由InvestmentDar与其他投资者以9.25亿美元从福特手中被再次收购。
2018年,阿斯顿马丁实现了盈利,也刷新了自己的销量成绩,全球销量6441辆。而如果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它的体量之小,因为2018年法拉利的全球销量为9251辆、兰博基尼为5750辆、玛莎拉蒂的全球销量为3.49万辆、保时捷全球销量为25.62万辆。
可怕的是中国市场 以及无人接盘
如今的现状是,阿斯顿马丁在原本份额稳固的欧洲市场及英国本土市场不再如此前一样受欢迎,并且在全世界各国市场也没有此前那么受欢迎,同时还夹杂着英国脱欧等等原因。
但,中国市场的萎靡,其实才是阿斯顿马丁更大的困境。和你所想的不同,我要说的并非关于如何把车卖给富豪,并非是关于销量的故事。
这家英国超豪华汽车制造商从2015年开始,就在不断的寻求打开中国市场的机会,包括专项为中国市场推出相关车型-纯电动SUV-DBX、与中国企业合作、甚至外媒曝出它考虑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
而如今的进展近乎是0,答案也近乎是0。
2015年,阿斯顿马丁宣布提供纯电动车型的相关计划,誓言在8年内(也就是2023年截至),只销售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型;
2015年12月3日,阿斯顿马丁与彼时如日中天的乐视共同宣布签署研发合作伙伴谅解备忘录,将携手打造互联网电动汽车。
2016年初的CES,阿斯顿马丁与乐视联合打造的阿斯顿马丁Rapid S乐视互联网概念车登台亮相。但在之后,乐视汽车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结束造车之旅,阿斯顿马丁的这一计划随即终止;
在2017年年末,2018年年初时,阿斯顿马丁又在寻求与其他中国企业的合作,根据外媒所推测,当时还没有入股戴姆勒的吉利汽车是潜在人选,但最终不了了之。而如今,阿斯顿马丁又在寻求与全球供应量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合作。
2018年年初,阿斯顿·马丁正式对外宣布了为中国市场制定的总额达6.2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4.4亿元)的五年贸易及投资计划。截止2019年8月发稿前,它的5年贸易投资计划,近乎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阿斯顿马丁缺钱、缺乏相关电动车技术、缺乏降低制造成本的手段,也缺乏中国汽车市场中必须要有的智能化、网联化方案。它拥有的优势,如今剩下的是情怀的积淀、超跑的积累、传统燃油车的相关制造经验。
写在最后:
和保时捷、玛莎拉蒂品牌不同,它们两者能取得优秀的销量表现,去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未来发展;
和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不同,它们的母公司都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去维持王冠品牌的地位;
阿斯顿马丁不同,它的销量小、价格高昂、产量低、品牌知名度低,同时也一直在遭遇着亏损、缺乏资金这些问题。
眼前的股价下跌、利润亏损,实际上对于阿斯顿马丁来说,都可以接受,毕竟它有过很多类似的体验与相关的处理经验。而真正困难的是关于未来的部分,在燃油车与纯电动车转型的时代间隙上,在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智能终端的时代间隙上。
阿斯顿马丁还能存在多久,是否会再次易手,又有没有中国车企想接手、愿意接手,这才是这家车企接下来将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黄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路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