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近近几年销量高涨,国内传统车企纷纷投入精力进入新能源市场,其中也不乏一些为所未闻的新品牌拔地而起,好比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凭借国补、免摇号、免限号等政策迅速打响中国市场。不过,自今年国补退坡、地补取消,各大车企开始面临诸多考验,不仅上半年交付未能达到预期,而且还未上市的概念车也存在量产危机,未来的道路是喜是悲将成为新势力们一大难题。
在补贴退坡前,造车新势力在国内遍地开花,许多消费者不熟悉的品牌大量涌现,这样的甜头让各大新型车企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可当补贴不再助长,政策开始“缩水”后,各大车企短板开始逐渐显露,这同时也意味2019后将进入生死环节。
造车新势力问题不断 如何为品牌形象止损?
摆在造车新势力眼前的最大问题就是补贴震荡和资金缺口,补贴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影响还不是至深,毕竟在此之前靠着燃油车利润,未来还是可以慢慢发展。而对于造车新势力就是最致命的两大因素,据悉,2018年多家新势力车企获得高额风头,好比拜腾获得5亿美元融资、小鹏获得阿里巴巴资金支持、蔚来登录纽交所获10亿美元融资等等,第一批造车新势力蔚来发展依然乐观,至于未能得到融资的车企,可想而知,结局就是面临淘汰。
除此之外,产品是否能让用户买单也是重要问题。前阵子接二连三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导致众多网民骂声不断,有些消费者甚至质疑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等问题,即便是后续官方澄清“自燃”的事实,依旧难改大众落下的印象,这无疑又给个各大品牌公关部增添“工作量”。
吃一堑,长一智,造车新势力为了挽救品牌形象,破旧立新的思维还是演绎的相当出彩。蔚来ES6、小鹏P7、爱驰U5、天际ME7等甚至是近期热火的概念车也是奋尽全力吸引消费者目光。
销量目标达不到预期 产品会被对手超越?
面对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销量。从近几年来看,新能源总体市场基本是稳步增长,造车新势力也在局势下,交付量也是迈入佳境。可偏偏2019年补贴退坡、油价下降、国五换国六燃油车降价等因素,导致造车新势力们上半年销量不如预期,离年初制定的目标更是越来越远。
威马目标在2019年交付量将达到10万辆,但今年上半年未足万辆;零跑汽车要在年内完成1万辆的销量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20万的目标计划,可目前仅仅交付10辆;电咖汽车2025年要达到36万辆,至今为止5月份仅为个位数。可以看出,新势力不管在市场多热火,但仍然离制定目标计划有着很大差距,达不到预期也就意味着产品分分钟被对手超越。
“破旧立新”思维还能撑多久?
破旧立新的想法固然是好,毕竟产品迭代确实是个漫长的过程,全新产品既能达到营销效果,又能以“全新技术”做卖点,何乐而不为?所以,当新能源产品还未成主流时,“破旧立新”的思维会比产品迭代更吸引消费者。
而造车新势力最常运作的手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概念车,比较佩服的是,造车新势力们总能将概念车还原得惟妙惟俏。而下半年即将迎来的第二波造车新势力品牌,同样是利用各种科技技术、产品卖点来吸引消费者,更令人惊讶是,合资车似乎也抓住这一特点,集体开始效仿“PPT造车”。
高合HiPhi 1:该车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运用了特斯拉“鸥翼”和劳斯莱斯对开门,因此,乘客能够优雅的上下车。不过,即便是对开门设计,该车依旧是保留B柱,主要功能采用人脸识别或是钥匙开启,对于这样的设计似乎很轻易就能在脑海浮现构图。
本田e:和天际ME7卖点有些类似,中控搭载了5块屏幕,分别为外侧两块电子后视镜屏,中间从左到右三块8.8英寸的液晶仪表盘,以及2块12.3英寸的中控屏,至于外观,乍一看前脸与欧拉R有些相似。
Fisker:与前两者不同,该车的卖点侧重于解决充电焦虑,号称能突破固态电池系统,在“1分钟充电与续航500英里”的电池极限,而售价低于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7万元),这意味着这台怪物一旦实现,基本是横扫国内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至于事件的真实性,我们不妨坐等看看。
未来我们能预知的是新能源市场会持续高热,但无法得知,到底是造车新势力还是其他能源会取代油车成为市场主流,不过,从消费者立场上看,光是“PPT造车”绝对是无法解决销量问题,唯独只能靠技术去消除大家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