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马自达公布了2020年3月期第一季度(4-6月)的财报决算,显性数据看,该公司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9%,为70亿日元,全球销量减少了12%,为35.3万辆。
决算发布会由马自达常务执行董事藤本哲也主持,他在现场对外坦言,囿于主要市场(美国和中国)销售不振、汇率波动、北美地区质量相关费用负担上升等因素,当下的马自达正承担着巨大的业绩压力。
横向看,马自达的诸多对手都在近日公布了令人失望的季度成绩,上半年以来,日产和福特更是先后对外宣布了全球裁员、关闭工厂等计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自达依旧对2020年3月期财年增加了4%的全球销售指标,按照这样的节奏,这一年马自达必须实现161.8万辆的销售成绩。
除此之外,马自达还重申了2020年3月期财年营业利润增长33%(1100亿日元)、纯利润增加27%(800亿日元)的预期。可是从该公司4-6月季度的财报来看,销售额减少了3%,为8489亿日元,纯利润减少了75%,为52亿日元。
北美是马自达最大的新车市场,近几年一直占据该公司3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在今年4-6月,该公司在北美市场整体销量减少了14%,累计销售10万辆,美国市场的成绩则远低于预期,同比下滑约15%,累计销售6.8万辆。
今年上半年,马自达在美国投入了作为“新世代产品矩阵”第一波攻势的新款马自达3,但上市的短短三个月,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新车效应,至今依旧在当地处于苦战状态。加之美国地区轿车市场持续萎缩,业内普遍预期,马自达3在下半年的销售依旧不容乐观。
根据美国汽车销售协会(NADA)的预测,美国市场在2019年将出现两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即使是此前一向畅销的SUV车型,在今年也已出现销售停滞的状态,受竞争对手陆续引进SUV新车的影响,马自达主力车型CX-5的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也遭遇大幅度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还是马自达最大的利润来源,但因为该公司在美销售的汽车都是进口渠道,这也面临着美国政府对日本进口汽车提高关税的威胁。
根据财报,由于美国地区整体市场销量的下滑,马自达该季度全球整体营业利润下滑了约70%。尽管如此,马自达执行董事梅下隆一对外表示,虽然现阶段的市场状况并不乐观,但该公司已针对美国市场做了宏观调整,比如在抑制奖励金和提高单车价格方面,纵向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反观日本的另一家汽车巨头日产汽车,正是因为此前戈恩时代的高补贴策略,才在当下的美国市场遭遇一连串的负面反馈。以价换量、以补贴换业绩的盲目扩张,虽然在过去几年获得了增长,却给未来几年的销售成绩蒙上了阴影。
日产汽车CEO西川广人在季度财报大会上曾坦言,北美地区遗留的系列问题,在未来三年依旧难以彻底扭转。从梅下隆一透露的信息看,马自达已然意识到自己过去也曾犯了类似的错误,并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对北美地区的高奖励金问题启动了新一轮的补救措施。
在另一个重要市场中国,马自达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在刚过去的4-6月,马自达在华销量同比下滑了21%,为5.4万辆。梅下隆一在发布会现场对媒体透露,面对中国市场的颓势,该公司不计划依靠降价来提升市场份额,而是寄希望于下半年的新车型引进,以此提振销量。
在日本本土市场,马自达4-6月累计仅销售3.9万辆,同比减少20%。新推出的马自达3虽然在日本市场比预期顺利,但其它主力车型却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尴尬现状。
尽管如此,日本业内依旧对马自达下半年的市场预期不甚乐观,随着更改命名体系的持续推进,Demio等日本独有的名字将在9月以后逐渐被替换。虽然伴随着命名体系的变更,这些新车也会在产品维度做一定的改进,但这些熟悉的名字已在日本深入人心,会否对该马自达下半年的销售带来波动,现在尚未可知。
面对一系列的不利因素,藤本哲也在财报发布会现场却明确表态,和深陷颓势的美国市场一样,马自达暂时不打算在日本推行降价销售的策略,与之相反,他们希望本土市场能成为品牌价值回归的一个样本,在未来逐渐推进全球品牌力的回升。
与此同时,马自达欧洲部门也在8月1日同步公开了4-6月的新车销售成果,该季度马自达在欧洲地区总销量为6万辆,同比增长了2%。作为马自达在欧洲市场的最大需求国,德国的销量达到1.7万辆,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6%。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该季度累计销售了8000多辆马自达的车型,在该区域整体新车销量下滑的大趋势中,马自达同比增长了8%,超过2018年同期。
根据马自达的产品规划,该公司已经依次在欧洲市场投入了新车型马自达3和CX-30,随着新车的持续发力,预计马自达在欧洲的销量成绩在下半年还会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