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依威能源在上海宣布推出“E代充”充电服务:当车主遇到充电车位不足等情况时,可将车交给E代充,由相关专员选择充电车位不紧张的区域,为车辆充电。依威能源是一家来自香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截至今年6月底,在内地运营着2.1万余台充电桩,规模排名第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试图在代充服务方面发力的企业不止依威能源一家。今年5月,在发布旗下中高级纯电动汽车Aion S时,广汽新能源也宣布推出“代客充电服务”。![]()
而早在去年3月,蔚来就发布了包含代充服务的“一键加电”,以消除车主的“里程焦虑”。企业相继布局的背后,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还面临诸多痛点,“充电总体来讲还是不够便利。”7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电动汽车车主找到电桩,并且是自己车辆可以使用的桩,实际上还有些困难。”
在特定场景之下,代充有显著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不享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而言。不过,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业内尚有争议。据了解,“E代充”主要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代用户将车开到附近的慢充点位进行充电,服务响应时间半小时或一小时;另一种则是开车过去现场补电,相当于提供给用户一个“充电宝”,适用于一些汽车在路上突然没电等紧急情况。
![]()
“使人变懒的创新都是时代的进步”,尽管听上去很美好,但蔚来等车企布局之初,代充服务就被质疑市场空间小,成本控制难。对于较早开展代充业务的蔚来汽车,其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代充更多是一项增值服务,通过帮助车主解决充电问题,提升其品牌价值与用户粘性。但代充的市场规模能支撑它成为独立业务吗?
当前,充电桩资源仍然存在分布不均、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虽然从车桩比来看,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但矛盾的是,由于汽油车占位、充电时间长、充电桩点位分布不均等问题大量存在,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不足15%。这也是当前充电桩运营企业盈利难的主要原因。
![]()
代充服务,本质上是一种“进化版”的充电桩运营。在服务趋同的大背景下,充电企业开始从提供单一的充电基础设备向充电服务拓展。
大部分C端用户在价格、充电速度等方面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要找到并留住他们,拼的其实是服务,因此通过充电甚至更多的附加业务,来提升用户留存率、复购率,与充电主营业务形成互补。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闭环”,但实施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实际上,在充电运营升级方面,其他市场玩家也在发力。7月28日,国家电网与恒大集团合资成立了“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该公司业务聚焦在社区停车库车位的智慧充电服务,在用电低谷充电,旨在解决充电难题的同时,也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能解决里程焦虑吗?
极速车坛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95折!8折!ETC免费安装/优惠攻略,各位司机要收好!
↓↓↓ 免费安装ETC 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