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司机“被酒驾”的问题时有发生,很多车主调侃道“一不小心就入刑了”。7月25日,又发生了一起“被酒驾”事情,湖北恩施一高速收费站,民警在酒驾专项整治行中查获一名“酒驾”女性司机。但是该女子称自己并未喝酒,而是吃了几口前一晚买的面包。过了几分钟后,交警对其进行再次检测,结果已变为0。
![]()
随后,交警当场请她配合做了一个实验,当她吃了面包后进行测试,结果为37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众所周知,面包在发酵过程中都会加入酵母菌,而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且部分面包会为了保证口感,在制作时直接加入实用酒精。所以司机不必因此恐慌,这种“酒驾”一般都是假象,酒精可能只存在于口腔,司机可及时向民警说明情况,稍事休息再进行测试,或者可进行抽血检测。
![]()
其实除了刚才提到的面包外,可能导致酒精测试仪误报的食品及药品还包括:食品类有蛋黄派、腐乳、木瓜水、料酒、酒酿、酒芯糖、醉虾、醉鸭等等。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水果,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口服及外用药包括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等。而注射液方面,清华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此外,含有乙醇的漱口水也会引起酒精短时超标,一旦进行酒精测试,极有可能会出现上述的尴尬局面。
![]()
车叔提醒老铁们,在开车前注意自己的饮食,但如果真的不小心食用了以上食物后,开车被测出“酒驾”或“醉驾”,可向民警说明情况,民警会隔几分钟再对其进行酒精含量测试,或者最终结果还是要以医院的抽血酒精检测为准。因为交警部门明确说过,酒驾醉驾的评定是以最后的血液检测为标准的,因此,不必担心因吃菜喝药导致“被酒驾”。
![]()
“被酒驾”其实不可怕,只是短短几分钟的就能把酒精挥发掉,但如果真的喝酒了,绝对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因为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一般每小时仅能代谢10克至15克酒精。为此,喝一杯啤酒或半两白酒,最好等到10个小时后再开车,喝2瓶啤酒或低度白酒3两,最好在一天后再开车,如果喝酒的酒精度数更高、量更大,就要过更长时间才可以开车。想要加快酒精的代谢,可以用主食帮忙,因为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能转化为糖,可加速酒精代谢。车叔再次提醒,在不确定是否已经解酒的情况下,切忌驾驶机动车。
![]()
虽然大家都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而且酒驾查的很严处,罚力度也非常大,甚至还会被拘留,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心存侥幸,喝了酒继续开车,这不仅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不负责任,还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我们都知道,饮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情况下高出很多倍,一旦喝了酒,大脑就会失去理智,开起车来也必然失去了可控性,很多交通事故都是酒后驾驶引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拒绝酒后驾车,珍爱自己,珍爱他人生命,也算是为社会做了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