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困在荒漠中,千万不要轻易试图穿越它,哪怕在地图上只有不到10公里,其实你可能一天都走不完。”
作 者 | 乐逍遥
编 辑 | 甄 瑶
出 品 | 汽车K线
我可以挣脱束缚
在山峦荒漠间自由的穿行
健壮 力量谁人能比
勇士 无畏勇往直前
心细密 沉稳又果断
攀越山峰难于登天 血脉喷涌如疾风劲流
他武器般强壮的身躯 呐喊英雄出世
那怒吼响彻天空撼动大地 英雄战无不胜
一位勇猛的武士 也能变得柔情温暖
摒除恐惧 施道无虞
勤勉力争 气平心静
DAY2:别莫高窟 闯大浪湾
1.莫高窟,下雨了!
这种天气在敦煌并不多见,不对,其实是非常、非常罕见。
仔细想想:干旱!也可能是莫高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00多尊泥质彩塑得以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
「外墙、洞门和楼梯都是后来修的,以保护文物」
炎夏、中午、西北高原与荒漠,这些关键词会在一起,本会让人感叹,这是极其艰苦的一天,但我们却得到了敦煌上空老天爷的眷顾。
由于夏季,西北高原白昼时间更长,早早地整理行囊吃过早饭,终于将开启真正的旅程。
如果说昨天从门口走到我的卧房,需要12分钟之久,那么,走出城堡一般的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站在门口才发现,这里建造的真如一座城池一样。反正敦煌地广人稀,不比首都寸土寸金。
「大部队集结ing」
看完酒店之壮大,一阵猛烈的大风袭来,沙粒和几滴雨水落在脸上,让我回头寻找下来即将与我72小时朝夕相处、勇闯无人区的那只“山猫”。
「位于敦煌的“山猫纵队”」
这一扭头可好,足足将近30只整装待发的2020款“山猫”,场面还是非常非常壮观的。
TIPS:这次我们驾驶的车辆虽然日常感觉低调,却大有来头——山猫,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粗壮,四肢粗长而矫健;栖息环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山猫”帕杰罗(PAJERO)的名字则由此而来,其车身粗犷健壮,在多种复杂路况下车辆均有不俗表现,适应性强;作为十几届达喀尔拉力赛冠军,其越野性能窥一斑可见全貌。
驾驶山猫来到离酒店不选的莫高窟门口,拿到门票,先观看介绍莫高窟景区历史的天幕电影,然后乘坐景区大巴车,大概十几分钟就到了。
在车上眺望河对岸崖壁上大大小小的洞窟,不禁感叹这座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历经上千年聚集着古人智慧的佛教艺术圣地之恢弘。
TIPS: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公里,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
出于保护文物古迹原因,莫高窟南区已经被整体保护,不对游客开放,而北区门票一次也只能参观4-8个洞窟(我们参观了8个洞,爬上爬下,要有个好脚板)。真是有点儿后悔,大学时期没有听朋友的,早早地来到这里。
「导游说:如果你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也可以支付150元左右观看一个洞窟」
不难想象,以后人们真的可能只能在《又见敦煌》所处半地下剧院,和莫高窟售票处的天幕剧院观看这个瑰宝的内部,难免让人感叹时间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想去,赶快去!
2.党河探险
大半天过去,吃完“下午饭”(敦煌比北京时间晚大约不到两个小时)。终于将跟此行的人文历史部分说声“再见”,跟大自然说声“你好!”
别离莫高窟,即将进入未知世界,还是有一丝小小的激动和担忧,虽然早会上,已经知悉今天将夜宿沙漠之中。
“车队请注意!我们即将在前方500米处左转,下坡进入党河河床,由于刚下雨不久,河水上涨,由A01号头车先行渡河,确认安全后,车队依次通过。”这个熟悉的声音,在接下来70多个小时,一直为整个车队保驾护航。
「此行领队,专业、认真、风趣(有故事)的张教练」
敲黑板:党河,中国内陆河疏勒河的支流。主要依靠冰川冰雪融水、泉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量约占党河全年径流的39.8%,是肃北、敦煌人民的母亲河。但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党河夏季大多数时间是干涸的,但是一下雨,河水就会暴涨,而由于地理环境,也会很快消失。
来到河边,裹挟着泥沙的黄色河水,湍急奔流。但谁能想到,可能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还是黄沙。
「离开国道,进入河堤小道」
「刚开始下雨,河床还是一片泥沙」
「不一会儿,河床已经出现了小河」
「我们过河时,这里已经名副其实了」
在河道中,一辆挖掘机正在解救一辆深陷泥沙中的履带车的景象吸引了我的注意,连履带车都陷进去了,我们四个轮子的,还能过河吗?!
「一边是热火朝天地救援,一边是淡定自若地渡河」
从岸边吃瓜群众口中,我们得知这辆履带车,刚刚就是为了拯救岸上的想渡河探索对岸世界的某辆豪华品牌SUV,结果别人解救出来,却把自己陷进去了。可即便挖掘机自己快被拖翻了,那个巨大的挖斗也拽不出履带车……挖掘机最后想想:兄弟,还是再见吧!
「看来有70万元级的SUV,也不能在山猫面前嘚瑟」
正在担心我们怎么渡河的时候,头车已经冲进水中,激起水花阵阵,有些路段水已经快湮没车轮,不免让人揪心。
万万没想到,刚刚进入大自然的地界,变幻莫测的环境,就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下马威”。
敲黑板:普通车辆遭遇漫水路段时,通常水没过半个车轮时,就不宜继续前行,否则可能会有危险。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山猫的涉水深度能达到700mm,车辆离地间隙高达235mm。
可这,不恰恰是探索自然的魅力之所在吗?不也是这一趟旅程的乐趣所在?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在城市水泥森林中习惯了眼前生活的苟且,却忘记了还有诗和远方的荒漠与高原。
在岸边将驾驶模式调制“4LLc(低速四轮驱动配中央差速器锁止机构)”,口中默念教练说的:“快过沙子,慢过水。”挂上一档,然后放心地踩下油门踏板,保持一定幅度。
进入河道,我们的山猫仿佛成了一艘快艇,溯流而上。或许连主办方也没想到,此行会遇到降雨,本应裸露的河床会被急流覆盖,当然更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
就这样,在山猫特有的第二代超选四轮驱动系统(SS4-II)的辅助下,近30只山猫顺利渡河……向晚上的沙漠露营地继续行驶。
敲黑板:SS4-II,这套系统能够在时速100公里以下,任意在2H、4H和4HLc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随时提供高速公路行驶性能或越野牵引力。至于4HLc和4LLc则用于不良或恶劣的非铺装路面,后者可以放大扭矩输出,两种情况下前后轮扭矩输出比固定为50:50,保证车轮动力平衡。
如果说前面宽阔的河面、陷入河中的履带车给人无形的压迫感,那么后续即将经历的恶劣路况就成了家常便饭。
不过今天这些情况,都没有让山猫使用杀手锏——“后差数器锁止”(后面翻越湿滑的山梁用到了一次)。
继续前行,起伏的沙石路面,不断出现水断沟、深坑和坚硬的植物(诸如骆驼刺),都想给山猫造成一些麻烦。
「骆驼刺对车手而言,就像毒药一样致命」
「行驶过程,尽量避开这些坚硬锋利的家伙」
半个多小时过去,我们已经来到了沙山面前,即将驶离党河河床。说实话,还没玩儿够呢。
3.沙漠纵情
降低胎压,车队便开始一辆接一辆地冲坡,同样还是使用“4LLc”模式。
「沙漠驾驶胎压一般降至1.0~1.6」
进入沙山,就离我们晚上夜宿的大浪湾露营地不远了。
跟随前车轨迹,剩余短暂的路程,没有再敢给山猫找任何麻烦。
「看到目的地对于在沙漠中行驶,仿佛看到了绿洲一样」
翻上一个不起眼的沙丘,不远处一座沙山上出现的巨大白色“PAJERO”字母格外显眼。
山脚下则是露营地,一个个蓝色的小帐篷等待着它的主人。
「真够整齐的,晚上估计会“鸡犬相闻”,鼾声此起彼伏」
简单收拾行李,领了睡袋放到帐篷,休息补充片刻。
「在沙漠里驾驶,一定要顺着沙子的意思」
「别较劲儿,反正也是白费力」
冲坡、下坡、倾斜、荡秋千、翻越沙梁,在沙漠里驾驶,仿佛充满魔力和乐趣,但同时潜藏这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
「看看这地形,也就明白为什么不要走了」
这就是沙漠,起起伏伏让地图上的两点看似最短,其实并不然。好在,此行有一个经验丰富、强大的保障与后援专业团队。
4.夜宿荒漠
人生,即便已过而立之年,仍然要经历许多第一次。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独自睡在一个帐篷里,下面还是沙子——周边会不会有狼?晚上会不会有沙尘暴?沙漠里会不会突然降雨?眼镜蛇会不会出来?……
不过,这些想法迅速被一场沙漠中的篝火晚会冲散了。
奔放的舞蹈、熊熊的火焰、美丽的星空、璀璨的烟火……荒漠中,这一方空间仿佛被点亮了,置身于热情的沙漠,短暂的抛却所有杂念,仿佛自己成了荒漠中幸福的沙子。
在风中艰难地点燃孔明灯,大家无私的彼此帮助,经常需要跟着跑出百米,几起几落,才能看到一排红灯天上去。这不是人生的写照吗?
一天奔波,不禁有些筋疲力竭,钻进自己的15号小帐篷,用睡袋把身子裹上,即便周围已是鼾声一片,我也依然愉快地加入其中……
在《山猫:开启 一段旅程》连载旅行日记中,我们将与山猫一起探索祖国大西北的壮美与神秘。敬请持续关注……
思考者相关阅读: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