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很多人所熟识并使用的滴滴顺风车,停摆至今超过了330天。而它在最近有了重新回归的趋势,7月18日,滴滴顺风车举行了首次发布会。尽管仍然没有顺风车的上线时间表,但滴滴重新在顺风车业务对公众开始发声,几乎意味着已经做好了重新上线的准备。
但,回归有无意义?
滴滴在互联网移动出行中的体量显然是最大的,在前几年激烈竞争中最后存活下来的滴滴,拼掉了神州、Uber、易到等等对手,最终成为了行业第一。但它并没有享受太多行业第一的利好,据公开数据,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达到109亿元。成立以来,累计亏损额可能超过390亿元。
![]()
如今的滴滴出行在亏损和资金的压力下,正在寻求筹集新的资金。7月18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要求投资者投入至多20亿美元(约137亿元人民币)。知情人士说,在这轮融资注入现金后,滴滴的账面估值可能会达到620亿美元左右(约4259亿元人民币)。
缺钱是滴滴近几年来一直的潜台词,虽然它的体量惊人,滴滴平台上每天有2000万-3000万单的总订单量(不久前柳青接受采访中表示),但它依然没有实现盈利。滴滴顺风车业务就是在这样缺钱的状态下,变得越来越松弛,直至连续发生恶性案件,导致下线。
![]()
乘客发单,司机接单后接上乘客,带到目的地。司机期望多挣点钱,乘客则把顺风车当成更便宜的快车。滴滴想要尽快扩大基盘,又一次给予平台补贴刺激,缺乏管理的畸形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在两起恶性事件发生后,2018年8月,滴滴宣布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整改。
而回归后的滴滴顺风车,能否解决安全、隐私泄露、真正盈利,目前都是个谜。
还有,愈发激烈的竞争
出行业务中的新老玩家也不止滴滴一家,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之后,滴滴是否要回归变得更无意义,因为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
比如,近几年中国品牌销量冠军在推出GKUI19系统之后,宣布导入曹操出行品质顺风车业务,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在购买车辆时的资料,让吉利能够分辨谁可以准入,谁又不允许加入。而同时,这与进一步追求利润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是提供一种新玩法,很好的解决了滴滴此前的痛点。
再有,7月22日,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联合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的出行平台T3出行在南京正式亮相。据悉,T3出行2019年将会进入南京、重庆、武汉、广州、杭州、天津六个城市,在2020年将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
![]()
V.D.R安全防护系统,通过车机接单、全程人脸验证、物理按键报警、24小时后台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等,形成更加立体安全的防护。
再有,虎视眈眈的美团打车,上汽集团推出的享道出行、广汽传祺推出的移动出行业务-如祺出行等等。
想要享受移动出行业务的人,眼前拥有的选择越来越多。
写在最后:
每个厂商都在改变自己的玩法,不过滴滴却没有太多创新,关于它的最新举动是在澳大利亚开通快车服务,在中国市场开拓高端车业务,都依然是此前几年的玩法。
但汽车企业们能给到的答案不同,它们的成本更低,因为在汽车这项重资产面前拥有优势,它们可以试水也可以考虑盈利,但总之不会像滴滴那么咄咄逼人。
就此来看,滴滴顺风车的回归,似乎已无意义。
作者|黄强